吳善君
(浙江省臨海小學)
小學體育教學具有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價值。《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各地、各校和教師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內容,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達成課程學習目標。”構建高效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教師需要認真編制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案,并積極組織與實施。基于當前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實現體育課程教學的目標。
很多教師都認為體育教學就是按照教材上或者是自己制訂的教學內容教學。每一次上課前都是按照設計好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而且不管是針對哪一個班、哪一個年級都是按照一個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在上課前對于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特性、教學場地等都沒有研究透徹。準備工作做得不足,自然就不能建設起一個充滿樂趣、具有吸引力的課堂。也很難達到體育課程教學的要求,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并沒有深入研究體育課程教學的目標,也不會過多地關注教學質量的提升。
很多體育看似非常熱鬧,教師積極組織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游戲、嬉戲,實則這樣的教學并沒有多大的效果。很多的體育訓練其實是教師作了示范,學生跟著練習。機械重復的動作沒有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有些學生趁著嬉鬧的環境做其他的游戲,雖然課堂熱鬧,但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效果并不理想。形式大于內容的教學,只會是表面上的改變,而沒有實質性的東西。這樣的課堂改革沒有達到素質教育改革的真正目標和要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實質性意義的教學,既注重形式的改變,也注重教學實質內容的轉變。
很多體育教師都認為只要上好體育課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至于課上得好與壞已無關緊要,跟自己沒有關系。上完課后幾乎沒有反思,或者反思只流于表面,沒有深入研究。沒有深入反思為什么會這樣?怎么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如何搞好與學生的關系?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也沒有做到差異性評價,往往都是采用一個模板去衡量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學生的練習評價只用于過程評價,不注重結果評價。如只采取籠統的口頭表揚,沒有深入內在。學生在練習后是否進步與變化,教師也沒有關注到。這樣只為教學而教學,只為評價而評價,最終的結果是學生進步緩慢,難以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體育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讓學生強身健體并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敖】档谝弧笔求w育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在教學“集合、報數、解散”的相關知識時,這些訓練內容是枯燥無味的,而且需要學生勤加練習才能真正掌握,并沒有其他的捷徑可走。面對這些教學內容,教師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采取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將學生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員都要做一遍“立正、稍息、看齊”的動作,最后與小組其他成員集合、報數,最后解散。哪一個小組的人員做得又快又好,哪一個小組就勝出。為了小組的榮譽,學生都會全力以赴,爭取為所在小組爭光。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可以更熟悉“集合、報數、解散”等知識內容,掌握動作要領,最終能夠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教師負責監督,也可以播放一些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動作更協調,激發學生的熱情。游戲結束后教師進行小結,讓學生暢所欲言地進行評價,最后與學生一起收拾器材下課。這樣的課堂教學非常豐富,內容充實,學生也能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學生既鍛煉了身體又收獲了知識,對體育的興趣漸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大多喜歡隨著自己的天性去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更會投入雙倍的精力去學習。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習,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從心里喜歡運動,愛上運動,并通過體育學習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例如,在教學“30米速跑(一)”的相關知識和訓練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意識。創造寬松、愉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愉快、輕松、活潑中學習,掌握運動技能,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跑是兒童游戲、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動技能??焖倥苁且豁椀湫颓移胀ㄅ艿倪\動項目。30米速跑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向上的精神和發展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快速奔跑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此次教學的重點是掌握用前腳掌跑,手臂前后擺。難點是跑得自然、協調,擺腿蹬地有力,帶放松,擺臂自然。教師可采取情境導入法誘導與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可用激發性的語言啟發學生對快跑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安排學生玩跳繩,用掌聲控制節奏,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鍛煉前腳掌跑的作用,達到提高前腳掌跑的效果。最后進行10米中速跑練習,提高學習效果。通過學習,使大部分學生初步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術,提高奔跑能力,發展學生上、下肢的力量,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群體責任感和終身體育意識,提高他們的合作、競爭意識和能力,培養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新課改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中心,教學要圍繞學生的發展來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就是要滿足學生的需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教學中要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潛能,提高他們的體育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向前跳入沙坑”的過程中,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訓練方法,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實施。有些學生會模仿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一些運動以及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充分將學生的四肢活動開,為后面的練習做好準備。有些學生還將跳遠的動作編成了口訣“單腳跳,上引臂,雙腳落,蹲屈膝”,跟隨著動作口訣進行練習。在學生自由練習一段時間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講解、糾錯。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上三步、五步、助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的練習,使學生掌握助跑中一腳踏跳動作。整體練習后學生容易了解到自己犯的錯誤并找到解決方法,這樣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單位時間的課堂效率。
每一位學生的身體、心理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體育課程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所以體育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特征、心理特性、認知規律等設置教學內容。采取差異性教學法因材施教。在差異教學中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訓練方法和學習內容,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例如,在教學“單膝跪撐平衡”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制訂訓練內容與訓練時間。“單膝跪撐平衡”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平衡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制訂“靜態平衡(1級平衡)—自動動態平衡(2級平衡)—他動動態平衡(3級平衡)”三個層次的訓練。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身體狀況進行練習。對運動能力強、平衡力好的學生,教師可逐步縮減人體支撐面積,逐步提高身體重心。給學生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訓練的設備:平衡杠、平衡板、體重秤等,也可以提供較大難度的平衡訓練設備:滑板、踩踏板等。每一種設備所針對的學生都不同,力求做到差異性教學。學生在各種各樣的器材與訓練方法中體驗到體育的樂趣,滿足不同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現在的小學體育課程是對原有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通過體育課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對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要基于課程目標之上,運用游戲教學法、情境導入法、差異性教學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1]李游.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J].軟件(教學),2014(7):272.
[2]孫軍紅.淺談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6(49):124.
[3]徐小鳴.和諧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基礎:淺談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構建策略[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2(12):24.
[4]董紅江.淺談如何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4(34):125.
[5]王磊.淺談如何打造小學體育高效課堂[J].求知導刊,2016(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