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芳
(山東省青島市第三十七中學,山東 青島)
音樂是聲音和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應該以音樂的本質特點為指導,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實施教學情境來陶冶學生的情操。一堂好課,能夠在貫徹課堂教學最基本的功能——傳授知識的同時,促進人的發展、生命的完善,使教師和學生思考生命的真諦、尋找生活的意義。既然課堂如此重要,我們就要走進課堂、探索課堂、分析課堂。下面,就以我參加山東省中學音樂優質課比賽中的《彝族歡歌》一課為例,談談這節課從開始備課到最終呈現的變遷過程:
導入,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音樂教師煞費苦心地設計導入的方略,其目的就是通過生動有效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上好整節課奠定基礎?!兑妥鍤g歌》這節課,我在備課過程中曾精心設計過兩種導課形式,第一種以學生非常熟悉的因“中國好聲音”而出名的彝族歌手吉克雋逸演唱的歌曲《帶我到山頂》來導課,這種形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沒有突出彝族“歡歌”和“民歌”的特征,反而把學生帶入了流行音樂的領域,再回到民歌中的時候學生的興趣明顯下降。第二種就是以《彝族酒歌》來導課,這首歌曲情緒熱烈歡快,體現了彝族熱情好客的民族性格,非常有民族特色,但是在試講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沒有了解這個民族的性格特點、音樂特點的情況下,突然聽到老師演唱《彝族酒歌》中“喜歡了也要喝,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也要喝”的時候往往會感到好笑,甚至笑出聲來,那么這就失去了這首歌曲的作用甚至魅力了。經過反復試講磨合,最終我確定了用彝族語言來演唱這節課要重點學唱的歌曲《阿西里西》,讓學生來思考我通過演唱這首歌曲要對他們表達什么?來導入新課,這樣既讓學生關注到了這首歌曲,引發了他們的思考,也為學唱歌曲做好了鋪墊。
由于這節課是以“歡歌”作為主線,我在教唱教材歌曲《阿西里西》之后,把《彝族酒歌》作為教學拓展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歡樂情緒和彝族人民熱情好客的民族性格,這樣在學生初步感受了解彝族歌曲之后,既豐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還能讓學生跟老師很好地互動起來。緊接著進行拓展延伸環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欣賞教材當中的彝族支系撒尼民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這首歌曲的情緒更加歡快熱烈,而且這首歌曲還作為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的結束曲,用既現代又流行的方式進行了演繹,充分利用這些音樂特點以視頻的形式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引導中自然地進行學習。這節課最初的設計就在《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的歌聲中結束了,在反復磨課過程中總覺得師生都不夠盡興,既然“彝族歡歌”進行到這里,學生的情緒都已經被點燃,那就應該回到這節課的學習重點《阿西里西》中,讓學生用飽滿的情緒、響亮的歌聲,把這首歌曲充分表現出來,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熱愛彝族文化,熱愛彝族音樂。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更要看學生的學。課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比如,在學唱歌曲《阿西里西》時,通過我的提示,引導學生找出詞曲多重復的特點,并以歌曲接龍的方式學唱歌曲,既降低了難度也增加了興趣。在拓展《彝族酒歌》時,我在范唱完歌曲之后,走到學生面前端出彝族酒杯請他嘗嘗彝族的美酒,這時在座學生的情緒很高漲,但被叫到的同學會很不好意思,教學過程就顯得有點拖沓。反復斟酌之后,最終呈現的是我把酒杯端到這位學生面前之后,繼續示意全班同學一起來演唱這首歌曲,教師演唱“喜歡了”“不喜歡”“管你喜歡不喜歡”,學生一起合每句后面的“也要喝”,這半句的旋律十分簡單,只有“2 1 6”三個音,學生馬上就能掌握,而且非常自然地參與到歌曲中來,同時也讓學生體會了“一領眾合”的演唱形式,使得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趣意盎然。本節課的最后,通過欣賞不同版本的《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共同模仿演唱“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和“塞洛塞洛塞洛哩唉”再次感受“彝族歡歌”。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教唱學生學唱,教師示范學生聆聽。隨著科技不斷創新發展、多媒體教學已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領域中,它極大地擴展了音樂課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增強了教與學的主動性,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講究一定的策略,充分挖掘創設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的功能,把握輔助的最佳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達到情感和心靈的陶冶,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最初在《彝族歡歌》這節課的課件設計和制作過程中,我只注意到了課件的實用性,忽略了課件還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等作用。最終在教研員和聽課教師的建議和指導下,我調整了譜例、圖片甚至文字的字體字號等細微之處,精心選擇了最能幫助學生唱好歌曲《阿西里西》、感受“彝族歡歌”這一主題的音樂和視頻,既加深了學生對“彝族歡歌”這一課題的了解,又使學生陶醉于“彝族歡歌”的藝術美之中。
一堂好的音樂課,最好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扎實地完成音樂教學中的聽、唱、動等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把作曲家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又經過自己的二度創作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并促進其人格、個性的發展,進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讓音樂成為一塊“磁鐵”,深深吸引每個學生去盡情地享受音樂的美,帶領學生走進音樂,又要讓音樂走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