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利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第二中學,安徽 蚌埠)
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目前,許多教師還在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疲于應對老師的一味灌輸,并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有的甚至對學習以及教師產生了抵觸心理,這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時期的英語教師已經意識到課堂教學要通過組織多種活動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說,興趣的培養是逐步的,在課堂上,一旦這種學習的情趣被激發,就會變成學習的動力。我們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而且及時鼓勵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要不斷變更自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
初中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常常設置任務型教學活動,并在課堂教學中常常以“chatting”的方式來引出每堂課的新知識點,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語言、掌握語言和運用語言。例如,有一次我在上What does your mother do?句型時,先自我介紹“I’m a teacher.What does your mother do?Does your mother a teacher?”和同學以說話的方式來引出句型。接下來,讓學生再以討論和對話的形式來說一說他們的家人,以此來不斷使用這些句型。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如何用英語描述家人及他們的職業。自由寬松的情境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積極性被激發了出來,調動了出來。
有位名人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有研究表明,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積極性的調動。要讓學生豐富自己的想象,積極地探索求異,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通過設疑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如,在教There be句型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出一棵樹,用英語提問:“What’s on the blackboard?”幫助學生用英語回答:“It’s a tree.There is a tree on the blackboard.”然后設置懸念:“What’s in the tree?”在畫出一只小鳥后,幫助學生回答:“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由此情境順利引出There be句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興趣也油然而生。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的不僅是指導學生學習英語,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學習英語。對于那些剛學習英語的人來說,興趣的培養尤其重要。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新穎別致并能吸引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勇于開口說英語。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識,讓學生自由地討論、發散思維,編寫新的內容。如一篇對話或短文教完后黑板上出現幾個key words讓學生自己寫句子或小短文。這會使學生能創新地、積極地、靈活地運用語言知識。教師此時要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展,除了課件教學,微課這種教學模式也走進課堂,它可以有效地激發并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說,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對英語好奇、感興趣,因而,他們喜歡講,興趣很高,尤其是在老師用課件的情況下。但隨著教學內容的逐步推進,難度的逐漸加大,課件的內容量增大,學生一下接受不了那么多的知識點,興趣會逐漸喪失,甚至于有的最后放棄英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設法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下去。在教學方法上,教師精講多練,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提升學生實踐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產生深厚的興趣。在課件設計上,一是推陳出新,逐步呈現新知識,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必要性;二是新舊知識相聯系,使學生在學習時能知識相融通,利于知識的掌握。在課下微課就能幫助學生慢慢地理解、消化和吸收在課堂上沒能理解的知識點。另外老師在教學中長時間地反復地領讀單詞,或過早地講解某些語言知識,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和培養。單詞的教學可以通過PPT的展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單詞的辨析則可以采用微課來拓展。要多表揚、多鼓勵學生并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進步,從而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比只是單純地傳授給他們知識更重要,但學會了學習,而沒有了興趣培養這個基礎,就激發不了他們的興趣,就不會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就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有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