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偉軍
(江蘇省江陰市璜塘中學,江蘇 江陰)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度追求成績的提高,對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和提問的能力較為忽視,在現有的課堂模式下優化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提問,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更正,能推動數學教學模式的改善和質量的提升,為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主導的地位,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提問流于形式,往往是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和互動的空間,學生的好奇心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上被壓抑,在課堂上學生主動提問的情況少之又少。
在分析學生課堂提出的問題之后可以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缺少思維的深入思考,問題形式都比較簡單,缺少建設性和針對性,問題的內容多數是涉及題目的解題步驟、解題思路以及問題梳理,這些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多數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是為了逃避自我思考,這樣的主動提問對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面對一道幾何分析的題目,教師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目你們認為在哪里添加輔助線能夠得出結論?”學生給出的答案并非是最佳答案,此時教師會說“你們認為這個位置怎么樣”,忽略了為學生糾正錯誤和引導思考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會主動向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我提出的輔助線無法實現題目的解答,課堂上缺少互動,教師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固化了學生的思維。
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和能力,讓初中生更正確地認知數學學科,主動思考和探究,同時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和互動變得更多,教師對學生的思維現狀和水平也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力,思考和分析知識點,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在初中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比較旺盛的,這是這一階段學生的一大共同特點,教師在數學課堂模式設計的時候要抓住學生的特點,積極引導學生提問,營造良好的氛圍,促動學生積極提問。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是為了鍛煉提高中學生的主動表達能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放下緊張戒備的心理,參與到教學模式之中。
例如,在學習“平行線性質”的時候,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引入實際的生活模式:“工人修繕高速公路的時候遇到了一座山,為了降低施工的難度,工程師決定繞過這座山,如果第一個彎道左拐30°,那么第二個彎道應該朝什么方向才不會改變原來公路的延伸方向?”利用多媒體圖片的展示將學生引入到既定的問題情境之中,將數學性質的探究轉化成為實際的生活問題,學生在討論和探究之后形成數學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對平行線的性質有深入的理解和認知。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保持活躍的思維才能夠靈活地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習,為此,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上創設形象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將自己思考的成果展示出來,促動其積極提問和表達。
例如,在講解“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和Flash技術展示拋物線的運動視頻,不同的點代表的斜率以及幾何性質,通過具體的展示路徑強化學生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借助直觀的理解方式,初中生能夠找到一個合理的表達方式將自己產生的疑問表達出來,便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引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使得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學會利用圖像的形式輔助理解抽象的函數知識。
在數學課堂上,當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的第一反應應是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行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有較大的差距,面對學生的主動提問,教師要肯定學生的行為,尤其是對于數學學困生,學生好不容易邁出第一步,與教師積極交流、主動提問的時候教師要保持耐心,全面地評價學生的主動提問行為以及積極解答問題的答案,期間引導學生思考、鞏固和完善基礎數學知識,讓學生放下芥蒂與教師進行主動交流,增強師生互動,教師可以更深入地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能夠穩步地進步,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輔助學生嚴格要求自我,鍛煉自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同時初中生的數學成績也具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要將更多的關注度放在知識和能力的提升上,切勿將所有的關注度都放在學生的成績表現上。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完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提問、主動思考和自主探究,基于此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為初中生今后的成長和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