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聲
(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第一中學,云南 臨滄)
物理力學實驗是通過實驗對物理力學進行研究,進而探索出力學實驗公式的由來,使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去體會力學公式的內涵。盡管這看似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卻有許多學生在面對力學實驗本身就已經感到枯燥而難以為繼。如何推進物理力學實驗的展開,實現教學的全面發展,是當前課堂教學發展改革的重要難題,需要教師基于足夠的關注,對實驗中的問題進行改革,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革新發展。
所謂在高中物理中實驗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指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預設以及預設的達成情況之間的差異。在設計物理實驗之前,教師會為實驗制定一些目標,盡管在目標設定上存在著對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然而在落實的時候往往就沒有那么細致了。在我國最新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在進行物理力學實驗課標的設計的時候,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根據物理這一學科本身的特點以及國際上物理課程的發展來進行設定,并且需要打破我國固有的物理教學的方式,讓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更多。根據這樣的要求進行進一步的反思會發現,實際上我國高中物理力學實驗的設計中并未突破傳統的限制,也未能真正地實現師生之間的頻繁互動。更多的時候仍然是傳統的單向傳遞,仍然是學生亦步亦趨地追隨著教師。
在真正開始展開實驗之前,會有教師的演示環節,這個環節中也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實驗內容缺乏趣味性,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師授課時會有一些抽象的、晦澀的概念,成為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所在,而這些內容卻缺乏了直觀的實驗演示,導致學生對這些模棱兩可、理解不清的概念有著很強的不確定性。也有一些實驗看起來十分簡單,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卻無論如何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一些實驗在操作過程中也因為過于繁瑣不易成功,如彈簧振子這一實驗。有一些已經演示出來的實驗,其實驗的方法自身缺乏科學性,如用掛鉤碼的方式來演示合、分力關系的實驗,其中分力都是規定好的,由此實驗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科學性[1]。
在近年來,本來為數不多的學生動手實驗,更進一步地被高科技模擬實驗所取代。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室器材老化,并且沒有及時地更新補充,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室內有的實驗儀器精確度不高,甚至不能滿足實驗條件,由此出現的實驗數據效率低下,科學性低。
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實現高中物理實驗的全面調整與發展,首先需要從教師的教學觀念著手進行改革,最終實現教學模式的全面更新與突破。作為高中物理教師,要勇于更新和打破自身的教學觀念,在信息技術的大環境下,尋找到物理力學實驗工作的轉變與發展。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清力學實驗真正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如何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改良當前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逐漸減少對實驗過程的掌控,使學生獲得知識、掌握主動,并且能夠全面提升教學工作的發展。改良當前的教學模式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2]。
相關教育部門需要進一步增加學校物理實驗的資金投入,幫助學生建設完善的實驗室設備。物理、化學等學科均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然而真正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所能提供給學生的實踐機會真的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是課時安排有限,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能夠實驗;另一方面,是實驗室資源緊張,并且設備陳舊老化,學校無力支撐更新設備的費用。作為教育部門,要切實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對學校進行支援,給予財政補助,幫助學校及時更新實驗室設備,為學生的實驗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最終推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完善實驗。足夠的物質保障,能夠使物理力學實驗得到進一步的保障,能夠更進一步地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3]。
在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力學實驗的改進與發展,需要教師以創新和包容的姿態,一方面不斷去探索、尋找新的實驗途徑與方式;一方面也要不斷地對既有的內容進行反思,以期將內容做到更為完善。在當前高中物理力學實驗發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實驗的要求目標等,全面進行調整及發展,能夠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最終實現教學工作的發展及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