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梅(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學,安徽 合肥)
高中的化學學科具有較強的自身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此學科時,應進行深入的探索。由于一部分學生未能進行靈活的知識點的運用以及掌握正確的學習的方式,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產生學習障礙,因此,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認知的水平,進行知識點的拓展,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從而不斷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相較于初中化學用語,高中化學用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學習障礙。初中化學用語,主要是通俗、形象的語言,同時,初中學生以感性認識為基礎,對初中化學學科進行學習,相較于初中化學用語,高中化學用語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高中化學用語中包含很多“元素周期律”“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量”等不易理解且抽象性的專用名詞,使高中學生的思維難以發散,對抽象性的化學用語難以理解,同時,化學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一定距離,從而導致高中學生在化學學科的學習生活中,產生一定的學習障礙。
相較于初中化學學科知識,高中化學學科知識量劇增,學生在化學課程學習中,需要接受大量的化學知識,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落后,導致學生的練習以及思考的時間大大減少,一部分學生對化學知識難以進行深入的探索以及理解,從而對高中化學生活產生障礙。
由于高中化學用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特點,因此,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思維的發展又具有漸進性的特點,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由于一些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的不到位,對化學學科的知識理解程度不夠,從而導致在化學學習生活中產生一定的學習障礙。
由于一些高中化學教師仍然受傳統的教學的觀念影響,教學的模式較為落后,導致教學的技能難以提升,對教學的內容理解的不夠透徹,從而造成學生難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生活中,產生一定的學習障礙,難以提升學習的效果。
教師要想在高中化學學科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打破學生的學習障礙,應對化學學科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重點的講解,為學生的化學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原子的結構”時,由于初中的教材對原子知識點的要求較低,學生對此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夠,然而,高中的化學學科在此知識點的教學要求大大提高,導致學生在原子結構的學習上具有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對原子結構進行重點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再結合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使學生能夠及時地、有效地銜接初中與高中的化學知識點,從而打破學生學習上的障礙,得以進行有效的化學學科的學習[1]。
由于化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以及系統性。因此,高中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障礙,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的狀況進行相應的調整,提高自身的教學的技能,不斷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除了重點講解化學學科基礎知識點,讓學生能夠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之外,同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索,有效地拓展教材的內容,使學生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視野,進行有效的化學學科的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的效率,從而打破化學學科的學習障礙。
“氧化的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的重難點,教師在講解“氧化的還原反應”時,由于初中的教材只簡單介紹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并沒有將二者聯系起來,對于一些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更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而高中教材同樣對此部分的知識點沒有進行細化,例如,化合價與電子轉移等相關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以及配平都沒有涉及,導致學生在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時,產生了一定的學習障礙。因此,教師應適當地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從而對學生的視野進行不斷的豐富,使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化學知識的內容以及原理。教師應在教學中將化合價的變化與電子轉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對“化合價的實質”以及“化合價的概念”進行一定的探索,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學會配平氧化還原反應,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從而進行有效的化學學科的學習,打破學習的障礙[2]。
由于高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和化學用語都很多,且相對于初中化學來說,具有更強的抽象性,使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講解化學用語時,教師除了進行系統的講解之外,還要有側重性,使學生能深刻地理解該化學用語的內在涵義,針對一些學生經常表述錯誤的化學用語,可以反復練習,增加其使用頻率,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同時,教師在應對一些寫錯或者不常見的以及抽象性的化學方程式時,除了進行系統的書寫,還可以借助化學實驗,通過特定的實驗現象,加深學生對產物的印象,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化學素養,并進行有效的化學學科的學習,從而打破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障礙,提高學習的效果[3]。
對于一些化學計算,初中教材要求較低,學生只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因此,教師在講解此方面的學習內容時,應進行系統性的講解,除了讓學生學會套用基本公式外,還要在初中的基礎上,學會將物質的量熟練地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引導學生探索不同題型的計算方式,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使學生得到有效的學習,從而打破自身的障礙。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溶解度的計算時,由于學生在初中的學習生活中,對此化學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夠,因此教師在高中的化學溶液濃度的計算中,應進行適當的拓展以及補充,讓學生能夠用溶解度熟練地計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進一步轉化為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使學生能夠對關于溶解度的計算進行深刻的探索,有效地提高學生化學的解題能力,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素養,不斷打破學習化學障礙[4]。
在高中的化學學習的生活中,由于學生的學習方式落后,導致在高中的化學學科的學習中,出現了學習的障礙。初中的化學學科的知識點較少,教師要求學生記憶為主,對于化學方程式以及化學基礎知識,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較為落后,但高中的化學學科學習中,學生的需要學習的知識量劇增,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能力難以提升,從而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因此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科的解題過程中,出現了錯誤率較大的現象,在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生活中產生了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學科的教學中,應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主動地進行化學學科的學習,自主地接受化學學科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引導學生在提出并解決問題時,不斷地對化學學科的知識進行深度的掌握,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培養自身的思維的能力,從而體現出敏捷性的特征。教師通過培養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打破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障礙,進行有效的學習。
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開展,大大打擊了學生對于化學學科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應打破學生的學習障礙,不斷樹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自主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探索知識,這樣才能夠深刻地理解化學的知識點,在探索、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自身的不足并進行彌補,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使自身的化學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一些基礎性的知識,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知識的探索,使學生能夠在化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地探索化學知識的規律,進行有效的學習。例如,教師在講解金屬的冶煉時,由于這節知識難度不大,基礎性較強,因此,教師可以對這節知識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并從中得出不同金屬的冶煉方法。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不斷的發展,打破學生的學習障礙。
高中學生形成化學學科的學習障礙的原因有很多種,因此,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樹立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化學學科的興趣,打破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障礙,進行有效的化學知識的探索,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提高課堂的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