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翰
(松原市前郭縣第五中學〈文科十六班〉,吉林 松原)
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寫作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轉變,寫作主要是通過語言文字的合理運用,來交流和表達情感,不斷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創造性地表述出來。在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新的表述方式。但是,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教學難度較大,缺少創新寫作思維,未能掌握合理的寫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教學成效。由此,加強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技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實現情感思想的創造性表述,為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教學中,技巧創新的獨創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立意獨創性
在詩人的筆下,秋色帶有一種蒼涼和蕭瑟景象,看到秋天自然而然產生一種逢秋悲涼的情感。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立意獨創性的典型特征所在,在寫作中盡可能去表達。好的立意,后續的文章寫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2.語言獨創性,吸引眼球
如,小品《不差錢》在春晚舞臺上的爆紅,“不差錢”成為家喻戶曉的口頭語。從中不難看出,獨創性有多么重要,高中生在作文寫作中,憑借著獨創性的語言,可以賦予文章別樣的內涵與特色,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注重素材的積累,以便更好地琢磨語言。
3.行為獨創性,凸顯特色
高中語文作文寫作中,行為獨創性,有助于突出作文特色。諸如,在作文寫作中,母親是常見的寫作素材,在描述母親形象時,通過樸實、慈愛和善良來描述,或是做一桌子飯菜,或是縫補衣服等。描寫美麗的女人時,可以寫道:“溫婉的女人,就像一汪甘泉,沁人心脾?!彼?,高中生在語文作文寫作中,應該注重日常生活中人或事的觀察,挖掘潛在寫作素材。
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對事物表面特征的挖掘,可以認識到事物豐富多彩的一面,獲得深層次的感知和體驗。所以,需要學生具備獨特的眼光,可以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本質特征。在寫作時,通過對事物表面特征的描述,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事物內在本質帶給人的深刻情感體驗和思考。文體不同,學習方法不同。不同論文在寫作中,所選擇的寫作方法不同,通過對事件內在含義的挖掘,是論文創新的關鍵所在。在議論文寫作中,除了需要言語具備邏輯性,還要深入事物本質,具備一定的周密性。
為了有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應該注重日常生活中素材的積累,挖掘事物內在本質。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毫無關聯的詞語,要求學生將詞語自由組合成一篇情節合理、言語流暢的文章。諸如,“鉛筆盒、豬八戒、桌子、老鼠以及油燈”五個主題詞,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寫作。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帶給學生別樣的情感體驗,切身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所在。
學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閱歷不同,缺乏充足的寫作素材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可以閱讀更多精美的文章,可以從中學習寫作技巧,感受文章中的情感思想。在寫作教學中,不應該完全按照閱讀對應單元寫作,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教師可以將閱讀教材作為范例,進一步拓展和延伸閱讀內容,掌握合理的寫作技巧,促使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掌握寫作技巧的同時,升華情感。學生可以制作閱讀積累筆記本,將其作為語文重要教學環節,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除了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還要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有助于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寫作素養。
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教學中,在確定寫作目的的同時,運用合理的寫作技巧來抒發情感思想。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根據教學要求合理安排教學進度,選擇一些新聞素材和故事素材,為學生寫作提供支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促使學生可以保持長久的寫作熱情。寫作中,教師應該學會運用積累的素材進行寫作,表達內心的想法和觀點,構思寫作框架。循序漸進,分析問題表征,掌握合理的思維策略,在思維訓練中認真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確定作文文體。同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可以積累經驗,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避免作文過于空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教學中,為了提升寫作教學成效,應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素材積累的習慣,注重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掌握相應的寫作技巧,將自身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切實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