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平
(拉薩江蘇實驗中學,西藏 拉薩)
生物學科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對于幫助學生加深對自身、對生命世界等的有效認識與感受,從而培養理性精神、科學探究精神、發展理念和基于尊重生命觀念的社會責任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教師群體應充分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的有效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造成高中生邏輯思維發展程度的差異主要來源于知識積累與思維定勢等因素的影響,這既與學生所處年級有關,也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受到的各類邏輯思維方面的具體訓練有關。為了有效避免思維定式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造成的不良影響,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重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有效積累,積極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靈活性與發散性。同時教師也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梳理與整合,對學生的情感態度進行積極的引導與培養,從而有效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目前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邏輯思維培養的重視程度依舊不足,雖然教師普遍認可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但由于生物課堂教學內容的限制、生物學科當前的整體地位等原因,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的有效培養[1]。
為有效轉變高中生物教學過程在邏輯思維培養方面的不足,教師應積極研究在教學中培養邏輯思維的教學策略,并充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探究啟發式教學、思維導圖等,幫助學生建立基于邏輯思維基礎上的知識體系,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模式,具體將在下文詳述。
為積極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應積極加強對傳統教學策略的有效認識和及時調整,并將邏輯思維學習列為基礎知識,積極加強對實驗探究過程的重視程度,并將其納入培養目標。同時,教師應將學生體驗邏輯思維的過程融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根據對教學策略做出改變,積極調節對教學課時的具體安排、調整相應的知識結構,從而有效將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納入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體系中。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在對課堂教學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的同時,也應對其進行思考,不斷對自身進行提問:“如此操作的依據是什么?”“組織實驗過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參與實驗過程的收獲是什么,又有何不足之處?”通過積極引導學生對自身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與歸納,可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起基于邏輯思維方式的思考習慣與能力,為接下來的學習過程提供有力支持。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基于討論結果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通過直觀的圖像信息實現對生物知識點內容與結構的有效整理,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合理的生物知識體系,也有效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通過引導學生在已涉及的知識范圍內進行思維發散,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聯想能力與創造力。
例如,在進行“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這一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積極進行交流和討論,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幾方面出發,繪制該部分的思維導圖,并用形象的圖片內容代替知識點講解,從而切實幫助學生加強對該部分內容的有效掌握,同時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即是幫助學生明確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建立自身邏輯性知識體系的過程,這要求教師應積極重視思維導圖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將繪制導圖的過程積極融入課堂教學環節。
此外,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可有效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并通過與思維導圖繪制過程的有機結合,達到訓練學生自主形成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通過對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進行有效引導,教師可幫助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中及時明確自身對知識的有效掌握程度,從而實現課堂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為了積極加強學生邏輯思維的有效培養,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邏輯思維培養與訓練的重視程度,并引入思維導圖、探究啟發式教學法等,在推動學生有效參與的同時,幫助并引導學生建立起基于邏輯思維方式的知識體系,從而有效實現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