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斐然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學,四川 南充)
2015年9月,高一新生入學了,我仍擔任奧數班的班主任,第一次月考后,召開了家長會。根據調查得知:65名學生中,有27位是單親家庭的子女。現在社會上離婚的家庭很多,還有因病、因事故等原因,導致單親子女相應增多。我將此情況向分管德育工作的龐副校長進行了匯報,結合我校德育名師工作室的創建,我們有計劃地開展了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活動,現將幾個典型案例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開學不到兩周,青××同學就在晚自習玩手機(我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事隔一周,自習課上發現她又在玩手機。我覺得此事很奇怪,便通知了家長來學校,她的母親知道此事后十分氣憤。通過了解,得知初三時,她的父母離了婚,初一、初二的她成績都還行。自從父母離婚后,她認為父母不要自己了,于是放棄了學習,后來勉強考上了高中。進入高中后,仍然以“混”為主,以“混”來“報復”父母。入學兩月,她母親就三次被請到了學校。她母親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總是抓不到重點,遇事除大聲吼叫,總是打電話斥責前夫。
怎樣教育青××同學成了家長和學校配合的一個“亮點”。為此,我前后找她談了幾次。給她講父母離婚,錯在大人,他們不能生活在一起總是有原因的,你又不能改變他們。目前,唯一出路是認真讀書,尋找一個自己的出路,考上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今后才不會“依靠”他們,要是自己沒出息,你一輩子都要“靠”他們,雖然目前成績和優生相比還有差距,只要有了目標、有了行動,一定會趕上來的。我們當即約定,要考進年級前150名(高一年級有學生2000多人)。文理分科后,她的名字皆出現在光榮欄里(文科前150名,理科前300名)。進入高二后,上升到了年級前100名。當然,其間也有多次反復,一旦發現苗頭,我便找她談話,并安排同學幫助她。近來她又再次重申了考本科的目標,并針對數學這門學科,找人補課,效果良好。
盡管單親家庭孩子的心里存在一些問題,但和其他孩子一樣,他們具有聰穎可愛、活潑天真的本性、好學上進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其實,單親家庭子女能否形成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學校、社會周邊環境來決定,有許多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同樣可以塑造出色的人才。事實上,很多明星就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他們的成長經歷都值得單親家庭子女學習和借鑒。
班上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及其轉變,使我們認識到:問題不在于他們,而在于我們的家長、教育工作者,在對待這些看似討厭的孩子時是不是應捫心自問,退而求策呢。問什么?問自己最佳的教育辦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這是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我們一線老師必須認真做好的大事。接觸這些可愛的孩子一年半了,我們有以下一些體會:
首先,讓學生坦然面對現實,理解單親家庭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其實,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師把他當成普通的孩子來對待,該表揚就表揚,該批評就批評,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老師眼中他沒有被孤立,沒有特殊。
其次,營造和睦融洽的班級氛圍,為他們提供鍛煉平臺。作為老師,我們應創造活動的環境,鼓勵單親家庭學生參與,讓他們置身于集體活動之中,培養他們的成就和榮譽感。幾位孩子分別擔任了學習委員、紀律委員、勞動委員、科代表,有的參加了國旗班、學生會等社團組織。
首先,讓他們感到家庭的愛。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老師和學校的教育關愛所起的作用遠不及父母。問題在父母,只有父母配合學校工作才會有好的效果。工作中,我們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讓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讓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通過推心置腹的交談,家長接受了我們的建議和對策。
其次,讓他們感受學校的愛。單親子女往往缺失親愛,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這時,老師要精心扮演好“親人、朋友、老師”的三種角色,用愛心去撫慰創傷。老師要善于發現、留心觀察,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并及時幫助解決。我們常用日記、周記的形式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傳遞著學校、老師對他們的愛,讓孩子感覺到老師的付出、關注,從而感化孩子的心靈。
縱觀古今中外,不會感恩的人是走不了多遠的。交流中,我們以父母辛勤付出為教育切入點,引導孩子回顧身邊每一位關心他們的人,教會孩子辯證地看待問題,消除一些偏執的看法和觀念,教會他們學會感恩,感恩社會、感恩祖國、感恩親人、感恩朋友、感恩學校、感恩老師,實現對社會、親人、朋友、學校的回報。
教育過程中,我們始終堅信一句話:用愛去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心。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時時關注孩子,做他們健康成長的守護者,幫助他們綻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