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霞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永登縣第五中學,甘肅 蘭州)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根深蒂固,但是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學校和教師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轉變教學思想,在完成教學任務和課堂目標的同時提高學生素質。那么學生的素質該如何提高呢?接下來,本文將就此課題展開討論。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高中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并不重視自身綜合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難以提升。學生對數學教學的內容缺乏學習興趣,大部分原因是教師沒有按照新課標的規則對學生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時候,教授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與直觀圖以及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等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憑空想象三視圖,這種抽象的想象學生即使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或者有的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但是也是以瀏覽的方式很快地過一遍,學生并沒有理解這些三視圖究竟是從哪個方向、哪個角度進行觀測的,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僵化。
從對集合、函數的認識,再到對雙曲線、導數的學習,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高中數學知識體系,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但是我國大部分數學教師卻依然采取滿堂灌、填鴨式單一死板的教學方法,這極不利于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素質。加之長期的應試教育,使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重視自身綜合素養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而是通過做大量的試題提升自己的應試能力,從而應付考試,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學生素質的培養與發展。
提高學生素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生素質體現在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體意識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體意識,學校必須進行深入的教學改革且采取合理的數學教學方法。因此,筆者提倡教師要樹立“構建主義”課堂意識,以此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素質。譬如:在學習“拋物線”這一課程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談話的形式引導同學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同時,在教學導入中提問學生:“你們覺得拋物線和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比較相似?”同學們立刻就會想到“彩虹、拱橋”等生活中能夠見到的事物。通過這一問題的引導,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接下來要學習的課程,學生也很順暢地就能夠進入學習的狀態。這種教學方法的創新,不僅給學生傳授了數學方面的知識,激發了學生探索答案的欲望,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而且還營造了健康、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在這種氛圍長時間的感染熏陶下,學生的素質自然而然能得到提升。
學生素質的提高必須靠教學,這也是赫爾巴特提出的教育學教學原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素質,必須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兼具聲色效果的多媒體設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幫助高中學生緩解壓力,緩解疲勞,能夠真正地將一些生硬的數學知識生動化、具體化和形象化,真正地讓學生做到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這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一些長方體、球、圓柱等顏色對比度大的圖形,接著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動態畫面給學生展示這些圖形所組成的簡易的空間圖形及其三視圖,讓學生學會識別上述三視圖所表示的立體模型,從而進一步熟悉簡單幾何體的結構特征。
高中生有很強烈的自尊心,非常看重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所以,筆者認為,數學老師要了解并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要有針對性地運用不同的方法營造舒適的課堂氛圍并進行賞識教育,這不僅有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素質。例如:在學習“橢圓”這一節的時候,當我和學生探究出橢圓的概念之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橢圓概念的理解,我又設計了一個課堂互動“請同學們根據橢圓的概念做一個橢圓的圖形,看誰做的橢圓又實用又新穎”。學生興致勃勃,每個人都主動投入到了自己的創作之中。這種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躍躍欲試,并積極參與課堂,不僅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刺激了他們的大腦,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通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素質培養策略的合理運用,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注重文中所提及的培養策略給高中生和數學課堂教學帶來的直接影響,注重培養策略在高中數學教學的巧妙運用,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和高中數學教學健康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