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昆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田家炳中學,廣東 云浮)
政治課程是一項貼近時代發展命脈的教育課程,它和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而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體會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初中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締造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識,而且能夠促使他們更加深刻地了解社會和相關概念,充分融入人文教育精神,以此引領學生關注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同時,通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能夠促使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取得較大的進步,激發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熱情,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政治課堂真正達到“寓教于樂”。
初中是學生開展政治教育的起點,更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人文精神的締造關系到學生思想品質、人格修養,能夠幫助初中生健康愉悅地度過青春期。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不僅能夠為學生引領正確、積極、陽光的思想風尚,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洗滌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樹立優良的人格品質。
當前,受應試教育發展弊端的影響,初中政治課程難以脫離呆板、無趣、枯燥的問題。很多學生在走進初中校園后,往往會比較迷茫,難以客觀地看待自己所面臨的學習任務和發展現狀。長此以往,這種狀態將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初中生無法找到人生目標,缺乏青少年該有的活力。在政治教育中,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都隸屬于人文教育缺失的范疇,而在具體的發展阻礙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倡導學生養成博愛寬大、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而在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背景下,人文教育和物質因素之間產生了一定矛盾。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學生逐漸形成了冷漠、物質等思維。普遍表現為缺少奉獻精神、沒有責任心和愛心,內心十分自私冷漠,無法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別人。還有一些學生甚至形成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不良習性,把“驕奢淫逸”作為人生信條,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人文教育的推進,使初中政治課程面臨著尷尬的局面。
受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的影響,很多初中學生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中,不關心自己的未來發展,社交能力也逐漸降低。在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下,有的學生缺少自我追求,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有的學生精神空虛,經常以暴力等不良行為尋找刺激;還有的學生甚至喪失了基本的道德觀念,消極懈怠、誤入歧途。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人文教育的匱乏,以致初中生難以形成開放、包容、積極、樂觀進取的思想,奔跑在正確的人生軌道上。
初中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需要推進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融合。然而在當前教育過程中,政治課程的推進大多遵循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政治教育的理論積淀較為薄弱。很多學生對政治課程的汲取沒有充足的興趣,缺乏青少年應有的學習熱情。而一些教師在開展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認識到人文教育在課堂中的融入現狀,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課堂結構,都達不到較好的融合,導致初中政治課程理論偏重于實踐,知識積累大于技能掌握。長此以往,這種教學矛盾會影響到師生關系和教育教學效果,以致難以推進政治教育對初中學生的深化培養。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要想將人文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政治知識,還要讓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從不同的方面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想法和性格塑造。通過不同形式的人文教育和思想情懷,使學生能夠對政治課程了解得更加透徹精辟。
在初中政治課程中,要想促進學生的思想發展,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學習能力,教師就必須要從人文精神的積淀出發,努力提升自我素質和人文修養,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首先,教師要樹立獨特的人文教育觀念。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和人格世界,重視對學生個體和獨立個性的培養。根據《普通初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全面樹立科學的教育目標,助推學生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相互融合,努力以人文教育作為發展和完善的熱點,鍛造清晰的教學觀念。
其次,教師要通過堅持人文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人文學習觀念,增強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政治教師要在初中教育中,將學生視為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個體,鼓勵他們積極學習,獲取更多寶貴的政治知識和人生哲理,要引導學生將政治知識延伸出課堂,做到“實踐出真知”。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將政治課程中提倡的真誠、友善等思想很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在人文學習中感受到獨特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學習“感受法律的尊嚴”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查找精彩的法律案例,然后編制成為一張構思巧妙、精美生動的手抄報,將此作為本章節政治課程的課前作業。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凸顯出人文精神對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
眾所周知,人文教育不僅體現在語文、英語等學科中,同樣也延伸到了政治、歷史等其他科目上。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逐步提高學生的生命境界,引領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愉悅和樂趣。使政治課程能夠展現出人性的光輝,凸顯出更加積極的教育本質。
首先,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張揚,在尊重學生的教學中,同樣不忘融入規則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自省、自律,使學生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政治課程中凝聚的思想道德和人文價值。政治教師還要轉變角色,從教學者變為探索者、幫助者、引導者,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其次,在政治教學的情境設計上,通過創設更加融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網絡交往新空間”這一課程時,教師要通過給學生播放短視頻等形式,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和判斷視頻中的人物是否能夠正確地利用網絡,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走出沉迷網絡、荒廢學業的誤區,積極培養學生的人文價值觀念,充分挖掘政治課程中的思想內涵。
教師在創設政治教育環境的同時,要注意將現實的知識與精神緊密連接起來,以此推進人文精神在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和蛻變。教師在凸顯人文精神的同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背景,將重要的精神內涵傳授給學生,通過組織一些實踐類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人文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價值。為了能夠將理論知識作用于實踐內容,教師對課程的把握不能僅局限于教材本身,還要進一步拓展多元的人文教育層面,將日常教學中凡是可能開闊學生心胸、促進學生情感、鼓舞學生信心的活動、場景、內容都納入教學中來,通過聯系實際,及時地把學科知識和人文背景浸透融合。
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價值這一部分內容時,為了引導學生真正明白其中蘊含的實踐意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敬老院、孤兒院等公益場所,帶學生感受公益事業的價值和意義。同時,通過發起《我是新時代下的小雷鋒》《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活動,使學生的內心起到較強的震撼作用,將實際生活和教材內容緊密相連,使學生明白如何珍愛生命、如何推進人文教育。
俗話說:“師道相長”,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不僅要傳授學生更多的政治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積極思考的精神。使政治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鼓勵者和引導者。教師要以身作則,獲取更加直觀并且易于理解的知識,鼓勵學生向人文底蘊深厚的賢士、名人學習,通過親身實踐,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從而凸顯政治課程和現實生活的直接關系。例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開發學識、增長見識,使自己的業務素養和職業能力得到全面的升華,并且努力汲取更多的學科知識和人文精神,把兩者合二為一、融匯貫通。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關心社會親近社會》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奧運會期間中國選手奪冠的情景,通過組織學生了解奧運冠軍的成長軌跡,使學生能夠感受挫折教育、信心教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教育探討,將實際生活和政治課程鏈接在一起,從而引申出文章需要學習的內容,將政治課程中的實踐內容和教材內容結合在一起,確保人文精神能夠得以轉化和凸顯。為此,教師要建立發展性的人文評價機制,針對學生的發展軌跡,合理評判學生自身蘊含的哲學潛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參考。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課堂中,人文精神的融入是素質教育和社會發展的相互結合,能夠帶給學生更加深遠的教育價值。為此,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當前的發展現狀,積極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善于用生活化、動態化和多樣化的教學觀念展開實踐,以此推進人文精神在初中政治教育的價值深度。同時鼓勵初中生自覺從政治課程中汲取動態性的思想哲理,推進初中政治中蘊含的人性化管理和文化性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