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婁琦在上海一家銀行工作,幾年前她生了一場重病。按照醫生建議,她開始“泡”健身房進行康復訓練,身體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如今,每周至少三次的健身活動已成為她繁忙生活的一部分。“把健身當成一種習慣,越來越離不開了?!眾溏f。

在哈爾濱,每天傍晚,松花江畔燈火璀璨,廣場舞、模特步成為江邊一景。70歲的賈秀珍和姐妹們身穿華服,隨著輕揚的音樂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她看來,堅持鍛煉讓自己始終保持年輕的心態,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正在讓老年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從容、優雅。
上海社會科學院健康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健康上海綠皮書》指出,上海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有較大幅度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也有所增加。
專家認為,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民眾生活改善,人們健身休閑的意識和需求不斷增強。相比高昂的醫療成本,低門檻的健身運動成為人們放松身心、調節身體的重要方式。健身方式多樣,健身效果提升,越來越多人實現著從“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的轉變。
有了“想要健身”的理念,接下來要考慮“去哪兒健身”。從拓展公共運動空間到開辟移動互聯領域,各地全民健身“妙招”頻出。
在杭州市濱江區,到錢塘江南岸的聞濤路跑步、快走、騎車,已成為不少居民晚飯后的“保留節目”。腳下紅藍相間的跑道依江而建,猶如一條條五線譜鑲嵌在江堤上,人們則化身靈動的音符。
杭州市濱江區住建局規劃科負責人介紹,以前的聞濤路只是一條普通的沿江車道,如今經過整體規劃,分成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和機動車道4個部分,供不同運動需求的群眾使用,整體長度達15.5千米。
每天都來江邊跑步的杭州市民趙欣琳說:“以前地面鋪地磚,不太平整,換成塑膠跑道跑起來腳感更好,也有利于保護膝蓋?!?/p>
在安徽合肥、馬鞍山等地,一些學校的體育場地開始面向社會開放,并配置電子監控設備。在滿足周邊群眾健身需求的同時,又保障學校安全。
除了開發利用現有運動場所,一些地區還向橋下“要”空間。杭州市錢江世紀公園從滬昆高鐵大橋底部“孕育而生”,形成占地面積約 3 000平方米的體育場,包括多個籃球場、1個羽毛球場和多張乒乓球臺?!皹蛳鹿珗@成了籃球‘主場,是件很酷的事情?!焙贾菔忻耜悇僬f。
目前,全國正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聚焦基層社區,完善市民身邊的體育設施,不斷加強“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建設;開展科學健身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推廣活動,探索推廣慢性病運動干預、體質測試與健康體檢相結合等體醫結合工作模式,加快完善現代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近年來,“運動是良醫”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體育的綜合價值和多元功能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認同:體育運動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減少醫療開支,有助于實現全民健康,抵御人口老齡化的“侵蝕”等。在“花錢去醫院”和“主動去鍛煉”之間,多數人選擇后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傳揚全民健康的理念。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防病于未然,讓人的身體、心理和社會行為都處于完好的運行狀態,是實現“健身夢”的重要途徑。
專家認為,要想將健身變成一種全民習慣,普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服務,首先要打好“體醫”組合拳。在社區醫院新建一批國民體質監測服務站,建立“體醫”復合型人才隊伍,充實到各社區站點。把國民體質監測納入社區“惠民”工程,每年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服務,針對不同年齡、性別等人群體質特點,開運動處方,及時有效地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開通醫??ㄒ惑w化服務系統,鼓勵將醫保卡余額用于居民的健身需求。
為促進健康事業可持續發展,業內人士建議,政府在合理增加社會體育資源有效供給的同時,更要科學、有序、長遠地規劃體育產業,避免產業重復建設,積極發揮市場作用,助推健身休閑產業發展,不斷優化升級健身消費和服務項目。
談及全民健身活動載體,一些網友認為,當前一些體育活動多停留在常規性、展示性,應開發更多適合民眾的日常性活動,增強健身運動的“性價比”和“含金量”,激發全民健身的熱情和積極性。
當前,隨著智能科技不斷進步,智能體育產業化可以有效提升運動品質,增加體育資源的高質量供給。一些業內人士指出,政府應當進一步扶持和發展“互聯網+體育”,使之成為群眾健身的新趨勢以及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為全民健身增添新的活力。鼓勵更多的人參與運動、參與健身,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全民健身的理念也得以傳播。此外,全民健身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強身健體,而是與經濟、教育、文化、養老等事業相融合,形成了互促共進的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