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茜
2018年7月14日上映的動畫電影《小悟空》上座率頗高,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那部被譽為開啟國產動畫電影新紀元的影片——《大圣歸來》。其精彩絢爛的畫面場景、接軌國際的創作水準讓它斬獲9億多票房,成了當年動畫電影的“黑馬”。作為該片的聯合制片公司之一,北京大千陽光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大千陽光”)也憑此片蜚聲業內。
中國動畫有過《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的輝煌,也曾陷入低谷,而今又曙光初現。大千陽光的創始人兼CEO張潤華希望自己和公司一起,能從《大圣歸來》的那一天起,見證中國動畫的再次蓬勃。
“大千陽光,致力于成為一家優秀的動畫影視制片廠,為社會提供精良的動畫內容,希望通過作品能帶給大千世界歡樂、溫暖和力量!”張潤華說,動畫的魅力就在于,你能不受限制地表達你的想象力和講述故事,而她與動畫電影的結緣,要從大學畢業后講起。
1997年大學畢業時,她趕上了工作包分配的“末班車”,被分到了西北某省的統計部門。但生性“自由散漫”的張潤華不愿當公務員,她放棄了“鐵飯碗”,一路南下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活力的城市,她邂逅了動畫電影。初到鵬城,電子工程出身的張潤華在一家軟件公司干了3年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偶然間,她得知有位香港老板要在深圳大學開設一個動畫培訓班,而且還從皮克斯、夢工廠等世界一流的動畫公司請來專家帶大家做動畫電影。“當時中國沒有人知道全CG(Computer Graphic,計算機動畫)電影到底怎么做,我一聽這個東西很新鮮,覺得挺好玩的,就去了。”

經過10個月的培訓后,張潤華初步掌握了動畫制作技藝,而后便進入了那位香港老板開設的環球數碼創意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環球數碼”),正式開啟了動畫之路,參與了中國第一部全CG電影《魔比斯環》的制作工作。該片被譽為中國動漫行業的新起點,填補了我國在全三維動畫電影領域的空白。作為該片的一名動畫師,從2000—2005年,張潤華見證了該片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她確認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動畫太有意思了,一個個虛擬角色在我的電腦中不僅有了行為動作,還有了精神情感,我們能塑造出一個個活生生的角色,創造出屬于它們的故事,這種滿足感難以言表。”張潤華說。
工作5年后,希望“更自由”的張潤華離開了環球數碼。她和身處同行業的6人合伙,于2005年在北京組建了自己的CG制作團隊,滿心期待打造出一部原創動畫片。
可大環境卻沒有提供夢想萌發的“土壤”。“當時,受眾對動畫的認知度很有限,沒有養成觀看動畫電影的習慣,整個影視動畫都還沒有形成一定規模。” 張潤華說,雖然公司沒有按照她的理想去生長,但“活得還可以”。因為隨著互聯網技術對游戲產業的革命性提升,我國迎來了游戲產業對CG技術的全面需求。“越來越多的游戲業務找到我們,公司收入也越來越好。”
可日子過得越好,張潤華反而越糾結,她說:“游戲外包業務能帶來不錯的收益,但每天只是制作一些‘打殺跑跳的游戲動作,沒有情感和思想,久了也怪乏味的。”
于是,2009年,張潤華和她的合伙人們決定把公司賣了。“那時候有些迷茫,我們看不清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2012年,張潤華有幸參與了美國夢工廠的《馴龍高手》劇集制作,這讓她找回了久違的“影視動畫激情”。彼時的機緣巧合,讓張潤華和她的團隊,又開啟了二次創業征程,2013年10月,大千陽光成立了。
全情投入承接工作,沒想到《大圣歸來》這么火。


2013年底,《大圣歸來》的導演田曉鵬找到老朋友張潤華,希望她的團隊能承擔該片的部分動畫制作工作。“我們承接了該片部分動畫、特效及片尾15分鐘‘終極BOSS戰制作,約占整片近30%的制作量。”張潤華說。
從名字上看,動畫片制作好像是挺文藝的工作,但其實這是個“高科技的活兒”。“全CG電影完全是藝術與電腦圖形圖像學結合的新興產物,電腦技術在其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一部片中,所有畫面都是在電腦上制作出來的,包括場景、動作等。”張潤華介紹,“每部影片的生產過程都會涉及前后20多個環節、百余名工作人員協同制作,有人負責場景,有人負責動作,有人負責燈光,有人負責材質,有人負責聲音……最后,呈現出的影片實際上是一個合成了20多個環節的“疊加巨無霸”,每個環節都是技術性很強的對接。”
“各環節之間的高效聯動,特殊的軟硬件支撐環境,大流量數據的快速交互,以及多人多任務的同步分發管理,再加上影片的特殊播映制式等,無不是以科技來實現藝術的呈現,達到最佳的觀影效果。”張潤華說。
由于國產動畫處于發展期,制作周期通常較短,導致各環節工作人員常需加班加點趕工期。在完成《大圣歸來》這項任務時,這樣的緊迫感加了一個“更”字。在得知《大圣歸來》被定檔在2015年1月時,通宵熬夜、吃住在公司……成了2014年冬天大千陽光團隊的常態。

好在,團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所有制作任務。而后,又傳來了好消息,《大圣歸來》被調至2015年7月暑期檔。這意味著,影片有了“精雕細刻”的打磨修改時間。“那時因為團隊上下都很喜歡這個片子,所以大家干得都很起勁。”張潤華說當時完全沒想到,這部片子后來能這么火,也沒想過他們能一戰成名。
《大圣歸來》之后,大千陽光又先后承接合作了《年獸大作戰》《精靈王座》《半斤八兩》《玩偶奇兵》等影片的制作工作;同時還參與了國內外一線游戲產品的預告片制作,如《夢幻西游》《大話西游》《光明大陸》等。
2016年 9月14日,大千陽光掛牌新三板,并前后引入了清科嶺協、上海湖杉、奧飛娛樂、光線傳媒彩條屋等戰略投資者。
在張潤華看來,做原創已不再是她追求的唯一目標。“新互聯網+時代,我們不能只沉浸在打造自我藝術品的世界里,固守一隅,開放共享和成就他人,才是更大的格局。”張潤華說,大千陽光要做一家“賦能型”公司,為合作伙伴提供“融創制一體化”的一站式服務。在提升和擴大制片制作生產線規模的同時,大千陽光還增加了“內容孵化器”的融創功能,使公司能更廣泛連接和服務到更多的產業合作伙伴。
“以前我們總覺得是在給別人干活,只當自己是在提供制作技術服務。如今我們從投融資和策劃創作開始就參與到項目中,和用戶一起開發立項、制作發行,一同見證影片從無到有的完整過程,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張潤華說,“與所有合作伙伴共享融創制工業化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是我們大千陽光的發展策略。”
目前,大千陽光在制項目有萬達影業2019年要發行的一部動畫電影,以及光線傳媒2019年要發行的兩部動畫電影。
目前大千陽光的核心團隊有17年的動畫產業豐富經驗,由資深的制片人、導演、藝術家、技術研發及金融法律人士構成。多年來,團隊深度參與和運營了眾多的海內外知名動畫影視項目及游戲項目,與產業上下游保持著廣泛且融洽的合作關系。公司也陸續獲得 “國家動漫企業”“中關村高新企業”“國家高新企業”等國家認定成果。
在采訪的最后,張潤華眼神真摯而純粹,她說:“事業所在,一輩子能干好一件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