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瀟 鄭寶鈞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中醫藥產業模式受到了廣泛的沖擊,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運用互聯網+模式發展中醫藥產業,本文作者在弘揚中醫藥文化、教育教學、診療模式、中藥資源的統籌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中醫藥;中藥資源
【中圖分類號】R-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1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便捷的聯系方式,“互聯網+”模式由此而生,并廣泛應用于醫藥產業,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如何利用互聯網+”模式發展中醫藥產業,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探討。
1 “互聯網+”模式弘揚中醫藥文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平臺APP模式利用手機、平板等,廣泛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有文章報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4年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中醫”,利用互聯網技術傳遞國家中醫藥新政、中醫藥醫療信息、征求社情民意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1]。其他的社會或官方組織、企業也利用互聯網技術紛紛開通微信平臺、打造APP服務等,在平臺上介紹中醫藥養生保健,如“尋醫問藥”、“養生有道”等一系列節目,激發了人民群眾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情,弘揚了中醫藥文化,有力的推動了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2 “互聯網+”模式教育教學
中醫藥傳承具有其獨特的特點,中醫師承源遠流長,但受時空的局限,廣大的中醫藥愛好者或中醫藥人才不能接受優質的國醫館、名老中醫學術帶頭人的教誨。“互聯網+”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通過APP平臺儲存名老中醫的授課,利用數據庫對專家的臨床診療進行大數據分析并總結其經驗,提供圖書、影像資源。目前中國中醫科學院嘗試通過“互聯網+”模式為“名醫傳承計劃”提供首都國醫大師經驗談、專家授課、中醫藥適宜技術演示等,推動“互聯網+”新模式教育教學。也有學者認為利用互聯網可以變革中醫藥圖書館的傳統服務,建設新型互聯網模式下智慧圖書館[2]。
3 “互聯網+”模式特色預防、保健與診療
中醫藥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中醫特別強調養生保健,在《黃帝內經》中明確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利用互聯網學習八段錦、太極拳、康復保健操、養生食療等,這體現了中醫藥在預防、保健中的特色與優勢。中醫藥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在診療技術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中醫體質辨識儀、中醫舌診系統、中醫脈診系統等等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誕生,利用互聯網系統,整合資源,能有效的提高基層中醫、中醫初學者的臨床診治能力,減少漏診、誤診率,提高患者的辨證論治正確率。廣州的葉曉憲等提出建立互聯網+名醫工作室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打造網絡名醫工作室,方便百姓求醫問藥,具有優化醫療資源,推動名醫傳承的作用[3]。打造互聯網模式下中醫診療信息系統、采集與傳輸系統、臟腑辯證及經絡辯證系統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值得我們深度挖掘。
4 “互聯網+”模式中藥資源的統籌與應用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網購”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方式之一,互聯網模式提供中藥服務,受到公眾的青睞,“網訂店送”、“網訂店取”方式銷售藥品已成為互聯網模式下的新熱點,其特色優勢是通過集中審核電子處方并統籌藥店,特別是連鎖藥店之間調劑與配送藥品,實現“就近取藥”、“就近送藥”。隨著二維碼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公眾只需要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獲得該藥材的來源、藥用屬性等知識,有利于藥材真偽的判斷,也有利于中醫藥資源的統籌與應用[4]。
參考文獻
[1] 夏能能.互聯網時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思考[M].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0):43-46.
[2] 涂新莉."互聯網+"背景下24小時智慧中醫藥圖書館構建思路探討[M].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8.42(1):1-4.
[3] 葉曉憲,潘華峰,陳楚杰,等.互聯網+名醫工作室的創新服務模式探索[M].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7(22):124-126.
[4] 字 強."互聯網+中醫藥"開啟云南中醫藥服務新模式[M].現代養生,2018(2):5-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