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琦霞 孫慶
【摘要】目的 觀察有創機械通氣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癥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增加有創機械通氣,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及高。
【關鍵詞】有創機械通氣;ICU重癥;心力衰竭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1
各種心臟疾病疾病發展到最后階段都會成為心力衰竭,其屬于一種臨床綜合征。心力衰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并且通常預后效果較差。臨床上一般使用藥物來治療患者該疾病,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本次研究中,將我院60例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有創機械通氣治療重癥監護室重癥心力衰竭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癥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6~82歲,平均年齡(63.15±2.41)歲;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7~80歲,平均年齡(63.12±2.36)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包括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西地蘭、速尿等進行擴張血管、強心、利尿治療,并根據患者實際狀況對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進行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通過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調整通氣模式,患者氧合改善后,更改模式為SIMV+PSV。調整通氣參數,壓力支持水平10~18 cmH2O,吸氧濃度30%~60%,呼氣末正壓4~5 cm H2O,潮氣量6~10 ml/kg,呼吸頻率12~20次/min。如出現不安煩躁狀況,可使用咪唑安定及芬太尼對患者進行鎮靜鎮痛。患者恢復神智、血液動力學穩定、自主呼吸平穩后,撤機觀察2 h~1 d,如無缺氧等不良癥狀,患者呼吸平穩,可拔出氣管導管。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患者呼吸困難、心率改善明顯,生命體征平穩,平均動脈壓、動脈血氣分析具有明顯好轉,為顯效;患者呼吸頻率、心率、生命體征有所改善,平均動脈壓、動脈血氣分析有一定好轉,為有效;患者呼吸頻率、心率、生命體征、平均動脈壓、動脈血氣分析沒有任何變化,為無效;治療后,患者死亡,為死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重癥監護室病房患者病情均比較嚴重,心力衰竭屬于心血管急癥之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上治療患者心力衰竭,主要為減輕患者心臟負荷,糾正缺氧狀態,改善患者疾病癥狀。因此使用硝酸甘油、西地蘭、速尿等進行擴張血管、強心、利尿治療。
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心室排血不足或者受阻的情況,其心臟舒張壓升高,增加肺部毛細血管壓力,增加血管管壁通透性,血液外滲,產生急性肺水腫癥狀,患者氣體彌散障礙,呼吸血流比例失調,進一步引發患者呼吸衰竭,出現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增加患者心臟負荷。使用有創機械通氣可糾正患者酸中毒,改善低氧血癥,提升血液代謝及輸氧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將我院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可知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重癥監護室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中應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效果顯著,具有臨床使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甘錫練.有創機械通氣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哈爾濱醫藥,2015,35(6):464-465.
[2] 富 麗.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在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7):155-15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