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睿蓉 李鵬程 任麗麗 雷淑芝 李月 鄭雷 吳明
【摘要】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鈉在為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運動耐量方面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取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患者接受抗心衰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磷酸肌酸鈉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運動耐量。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左室舒張末內經、左室收縮末內徑、左室射血分數、血清BNP以及6 min步行試驗方面的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力衰竭患者行磷酸肌酸鈉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運動耐量,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關鍵詞】心力衰竭;磷酸肌酸鈉;心臟功能;運動耐量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1
磷酸肌酸鈉作為外源性高能磷酸物,可以介于患者心肌細胞有效的保護,優化患者的心臟功能[1]。筆者選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對抗心衰治療、抗心衰+磷酸肌酸鈉的效果進行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取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58~80歲,平均(67.34±7.67)歲;觀察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59~82歲,平均(68.21±7.0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抗心衰治療:患者入院后,叮囑患者臥床休息,給予吸氧護理,叮囑患者日常飲食嚴格遵照低脂低鹽原則,同時以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強心劑等對患者行藥物治療。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血糖等體征。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基礎上,接受磷酸肌酸鈉治療:選擇海口奇力生產的規格為0.5 g/支的唯嘉能給予患者進行治療,單次治療劑量為2支,以1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混合,對患者行靜脈滴注,單次滴注時間控制在30 min~45 min左右,每天靜脈滴注1次,持續14 d[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左室舒張末內經(LVEDD)、左室收縮末內徑(LVESD)、左室射血分數(LVEF)、血清BNP,運動耐量參考6 min步行試驗結果(6MWT)。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LVEDD為(56.34±4.78)mm,LVESD為(41.01±6.67)mm,LVEF為(52.43±5.32)%,血清BNP(309.77±104.44)pg/mL,6MWT為(389.32±70.32)m;對照組的LVEDD為(58.54±3.98)mm,LVESD為(46.32±4.01)mm,LVEF為(45.78±4.78)%,血清BNP(695.33±321.34)pg/mL,6MWT為(312.45±72.12)m,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現階段,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治療的主要措施便是抗心衰,以此減少患者出現心血管危象的風險,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細胞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幫助人們進一步明確了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誘發因素,即心肌能量代謝異常。健康人心肌代謝能量為葡萄糖、脂肪酸生物氧化產生的三磷酸腺苷,而慢性心衰患者心肌長期血氧不足,代謝較差,糾正臨床癥狀,必須保證心肌代謝能量充足。磷酸肌酸鈉經人體可以向三磷酸腺苷轉化,補充患者心肌代謝能量[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運動耐量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磷酸肌酸鈉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量,為病情抑制奠定較好的基礎條件。
綜上,磷酸肌酸鈉在心力衰竭治療中應用價值較好,可以優化患者心肌代謝能量,改善心功能與運動耐量。
參考文獻
[1] 田 帥,張利宣,馬子健,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磷酸肌酸鈉治療對心功能和NT-proBNP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4):2173-2175.
[2] 彭仁聰.康復療法對女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量和心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682-682.
[3] 李世良.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聯合磷酸肌酸鈉對心瓣膜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其BNP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7):46-4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