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今
【摘要】目的 通過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進行觀察,探討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的患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65例,兩組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對比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患者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呼吸內科患者大多患病時間較長,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使其心理較為脆弱,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為其提供良好的服務,對患者進行精心護理,這樣才能有助于患者恢復,提高護理整體質量。
【關鍵詞】呼吸內科護理;重癥患者;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1
呼吸系統疾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癥不僅具有較強的并發癥,而且具有反復性,患者很難痊愈。目前城市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使得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較大影響,導致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數越來越多,該病癥發病部位為肺部以及氣管等[1],患病輕者容易出現情緒不安現象,病癥較為嚴重的患者容易出現呼吸困難現象,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較大威脅。面對該種情形,護理人員要加強對呼吸內科患者的重視,根據患者病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對其進行有效護理,這樣不僅能夠幫助患者的恢復,減輕患者痛苦,還能滿足患者需求,增強患者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的患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65例,平均年齡62.5歲。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
1.2.2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行護理干預,具體體現為:其一,病情護理。由于呼吸系統疾病具有多變性,病情相對復雜,如果護理人員疏忽,很可能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在對呼吸內科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病情進行充分了解,掌握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患者呼吸、心率出現異常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確保患者生命安全,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加大巡查力度,對病房進行定期巡查,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2]。其二,心理護理。很多呼吸內科患者都是老年人,常常伴隨其他病癥,心理相對脆弱,對患者實行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微笑是心理護理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在與患者交流期間,護理人員不要吝嗇微笑,通過微笑能夠給患者帶來安全感,消除其對于疾病的擔憂,這樣既有利于患者對于疾病的恢復,還能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一定好感,為接下來的治療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表情、神態進行仔細觀察,如果發現患者存在異常情況,要與患者緊密交流,了解患者存在的困惑以及焦慮,這樣才能使患者心無雜念的配合治療,降低護理風險。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評分對比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新時期,人們對呼吸內科護理提出了較高要求,傳統護理模式相對落后,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樹立全面的護理理念,堅持患者至上的護理理念,對患者需求進行充分了解[3],這樣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務,使治療效果得到全面改善,還能提高護理效果,進而使醫院樹立良好的形象。由于呼吸內科患者創傷相對較大,心理波動情況較為明顯,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一定人文關懷,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還能使其配合治療,因此,護理人員要把人文關懷護理方法落實到具體工作中[4],一方面能夠使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細致考慮,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另一方面能夠對患者緊張的心理進行有效緩解,確保治療工作順利開展。所以,護理人員要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對患者給予相應的人文關懷,讓患者感受到被關愛,避免患者心理較為孤獨,從而使患者樹立良好的自信心,緩解護患關系,為現代醫療事業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精霞.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7):336-33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