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娟
【摘要】目的 探討強化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指導在無痛胃腸鏡檢查前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醫院經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借助完全隨機化方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40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強化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指導。對比護理期間兩組焦慮、抑郁發生率、依從性和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護理期間研究組焦慮、抑郁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依從性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強化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指導應用于無痛胃腸鏡檢查前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緒狀態,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強化心理護理;健康指導;無痛胃腸鏡;焦慮;抑郁;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無痛胃腸鏡檢查作為消化道疾病檢查方法之一,具有直接、有效和可靠的優點,并且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上升,無痛胃腸鏡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多,但由于胃腸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加之患者對檢查方法及相關知識的缺乏,致使患者對胃腸鏡檢查產生恐懼和恐慌的情緒,給胃腸鏡檢查帶來一定困難[1]。因此,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胃腸鏡檢查尤為重要。故本研究嘗試對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實施強化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指導干預,并將其護理期間焦慮、抑郁發生率、依從性和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常規護理比較,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醫院經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借助完全隨機化方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40例,其中,常規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7~73歲,平均(49.01±15.22)歲;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8~75歲,平均(50.51±15.3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檢查前和患者核對病歷資料,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有無高血壓,女性是否懷孕等,常規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
1.2.2 研究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主要包括:①取得信任:熱情接待每位檢查患者,并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相關背景資料,取得患者及其家屬信任,建立互信醫患關系。②心理評估: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家屬溝通并觀察患者心理狀態,對患者情緒做出評估,了解其焦慮、抑郁程度。③心理疏導:針對患者心理狀態,采取相對應的心理疏導,用較強的心理干預方式代替患者內心不良認知,幫助其樹立健康心理環境,提高檢查依從性。④應對指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應對不良心理狀態,指導其不良情緒的放松技術,消除焦慮、抑郁情緒,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檢查。⑤健康指導: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無痛胃鏡檢查的注意事項及安全性,叮囑患者檢查前6 h應禁食、禁飲,告知患者檢查時可能出現脹痛感屬正常現象,教會患者檢查時若出現惡心、嘔吐時利用穴位按摩緩解癥狀,提醒患者及其家屬在檢查清醒過后稍等片刻方可飲適量溫開水,食用柔軟食物,避免消化道黏膜損傷。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護理期間焦慮、抑郁發生率:借助Zung自評量表進行評價患者焦慮、抑郁情況,焦慮和抑郁模塊的總分均為20~80分,評分≥50分均認為屬于焦慮和抑郁患者。
(2)對比2組依從性:依從性由護理人員根據患者配合程度評價,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完全不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性+部分依從性。
(3)對比兩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惡心、嘔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焦慮、抑郁發生率對比
護理期間研究組焦慮、抑郁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依從性對比
檢查期間研究組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完全不依從者分別有27例、11例和2例,依從性為95.00%(38/40);常規組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完全不依從者分別有20例、12例和8例,依從性為80.00%(32/40)。兩組依從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914,P=0.048)。
3 討 論
隨著消化道疾病發生率的升高,無痛胃腸鏡檢查具有廣闊的使用范圍,通過胃腸鏡檢查,臨床醫生可清晰直接的觀察患者的病變情況,提高檢查全面性及準確性[2]。但由于多數患者胃腸鏡檢查不夠了解,導致患者對檢查出現抵抗心理,致使檢查無法順利進行,影響檢查結果,對救治造成延誤[3]。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顯得尤為重要。常規護理僅能滿足患者常規護理要求,對患者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較少,不能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需護理人員探討更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本研究中,護理期間研究組焦慮、抑郁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檢查依從性高于常規,且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提示強化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指導應用于無痛胃腸鏡檢查前可有效降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檢查依從性,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強化心理護理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應用心理干預方式改變患者不良情緒和行為[4]。首先取得患者及其家屬信任,及時了解患者病情及相關資料,建立互信醫患關系;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并對患者心理狀態作出評估;針對患者心理狀態評估結果,護理人員實施對應的心理指導,幫助患者建立健康心理環境,提高檢查信心及依從性;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應對不良情緒,幫助其消除焦慮、抑郁情緒;護理人員加強健康指導,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無痛胃腸鏡檢查的作用,叮囑患者飲食,并教會患者若在檢查時若出現惡心、嘔吐時利用穴位按摩緩解癥狀[5]。以上表明,加強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指導相較于常規護理具有明顯優勢,作用顯著,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建議對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檢查前加強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依從性,而且還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楊秀清.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對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心理狀況、生命體征及麻醉用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6):56-58.
[2] 丁曉梅,李茂芝,米 雪,等.體位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3):567-569.
[3] 黃羞草.無痛胃腸鏡檢查的護理配合與體會[J].海南醫學,2016,27(19):3265-3266.
[4] 陳愛蘭,陳 蕓.胃鏡檢查的心理護理[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1):148-149.
[5] 陳素欣,劉小麗,甘婉兒.對無痛胃腸鏡檢查的老年患者實施護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1):149-15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