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蜀鄂
摘 要:“微學習”是在移動學習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發展至今,“微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學習生態環境,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約其發展。本文首先從教學主體、學習時空、學習內容和學習終端幾個方面闡述了“微學習”的特征,然后分析了影響“微學習”發展的制約因素,最后給出了應對策略,以解決“微學習”發展中的瓶頸。
關鍵詞:微學習;教學;影響因素;應對策略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教學的形式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最初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到電視電話教學,然后是遠程網絡教學興起,如今在4G網絡的支持下,移動學習終端逐漸普及,微信、微博以及其他各種APP學習平臺迅速發展,教與學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稱之為“微學習”時代。我們可以將“微學習”理解為學習主體在任意不確定的時間,快速學習較短小學習內容的一種非正式的學習活動。
一、“微學習”的特征
“微學習”由移動學習發展而來,它與移動學習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移動學習強調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和拓展,“微學習”則更強調片段化的、模塊化的和微小的學習內容,以及基于微型移動終端的學習平臺。它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主體的多樣化
區別于傳統學習,“微學習”的教學主體不再是單純的教師和在校學生。 “微學習”的傳播者可以是任何人,只要他優先掌握了某一領域的知識或者技能就可以成為傳播者。
2.學習時空的靈活性
“微學習”的主體更多的是離開校園的社會人,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后又是煩瑣的家庭事務,很少擁有整塊的學習時間。學習很有可能是在公交車上或者是在排隊辦事的時間里進行,學習的時間和地點是隨機的、不固定的。
3.學習內容的精簡化
對于學習者而言,“微學習”可供學習的資源類型是廣泛的,可以是聽一段播客或是看一篇短文章,或者是看一段短小的微課程。不管是哪種學習資源,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微學習”的內容必須是短小精悍的。簡短、易懂的內容更有利于學習者減輕心理負擔,輕松學習,提高效率,達到“微學習”的目的。
4.學習終端的可移動性
支撐“微學習”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4G網絡的發展和智能學習終端的普及,比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隨身攜帶的終端設備和網絡成了人的第二個大腦,可以隨時提取信息,解決問題。對于“微學習”的主體而言,學習終端小巧便攜的特性使學習能突破時空的局限,隨時隨地得以開展,4G網絡也保證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能夠流暢地傳播。
二、“微學習”發展的制約因素
發展至今,“微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構成這個生態系統的要素很多,首先是作為學習對象的微內容,其次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習者和傳播者,還有作為學習載體的移動學習終端。而信息技術是滋養這個生態系統生存發展的土壤。各個要素之間互相作用推動“微學習”的發展,但是如同其他一切生態系統一樣,它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無形中對其發展起了一些阻礙作用。
1.學習主體的自主意識影響
在傳統應試教育大環境的熏陶下,大多數人始終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狀態,而“微學習”對學習者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微學習”的學習者往往是因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了某方面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學習的動機是主動求知的欲望,從傳統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但是另一方面“微學習”的移動性、靈活性和學習者的專注力是矛盾的。碎片化的時間、移動的空間對學習者的學習意志是一種考驗。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難免不會被流動的人群、喧鬧的環境所影響,并且PAD、手機等學習終端不僅僅是用于學習的工具,同時也承擔著社交娛樂等功能,因此學習主體的自主性意識對“微學習”的效率存在很大的影響。
2.網絡環境的限制
從2G、3G發展到4G,網絡速度大幅提升,學習形式和資源更加多樣化,使用4G網絡的學習終端能夠充分滿足學習主體的需求。但是高速度必然帶來高資費,使用4G網絡使“微學習”的學習成本大大提高,以學習一個微課視頻為例,某網絡運營商套餐外的4G流量收費是0.3元/M,一個10分鐘的分辨率為480×360的MP4格式的微課視頻大約為45M大小,因此套餐外的資費就需要13.5元。如果離開WIFI環境,在4G網絡下學習,網絡資費將成為學習者的一大負擔,高昂的網絡費用成為“微學習”發展的瓶頸之一。
3.學習資源的質量無法控制
自從進入大數據時代,網絡上學習資源的數量也是突飛猛漲,基本特征是來源廣、更新快、范圍廣,但是質量卻參差不齊。學習資源的來源無法確定,“微學習”的開放性和多樣性,降低了教學者的門檻,任何人寫一段文字,或者錄一段視頻放在網上都稱之為學習資源。同樣一個課題,有些資料可能是教育機構官方上傳,有的可能是個人行為,來源于教師或者學生或者可能只是業余愛好者,因此信息的質量必然是不同的。在海量的資源面前,學習者只能依靠自我的判斷去選擇學習資源,盲目地選擇學習資源不僅不能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如何選擇高質量的資源,也成為制約“微學習”發展的因素。
4.缺乏學習過程的評價手段
制約“微學習”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對學習過程及學習成果有效的評估和認證。目前由于“微學習”的學習者身份識別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測評手段也具有局限性,更多的是依賴學習者自身的自我評估,教與學之間也缺乏交流互動。學習者可以評價自己的學習所得,但是缺乏具有對外證明效力的測評結果、學分或者是證書。用人單位也無法鑒定個人的學習成果,因此“微學習”的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都無法得以很好的體現。
三、應對策略分析
1.提升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意識
影響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的環境因素和內在的教學環境因素。外界環境方面,全社會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氛圍、建立人人都學的大環境對提升學習個體的主動性是有積極意義的,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從內部因素考慮,提高微課程的吸引力是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網絡世界中,網絡游戲對大眾的吸引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借鑒游戲的設計,將課程游戲化、注重課程設計的交互性可以極大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意識。游戲化的課程設計主要是指通過創設各種學習情境、項目案例,通過教師與學習者之間或者學習者之間的共同協作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而最終完成學習目標。這樣的學習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習者積極參與,主動探索,提高學習效率。
2.優化城市公共WIFI,開通4G定向流量
發展“微學習”是建設學習性城市、推廣終身學習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解決“微學習”的網絡需求是難題之一。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城市基礎網絡建設,擴大城市公共區域免費WIFI的網絡覆蓋面積。目前城市WIFI建設如火如荼,但是很多好看卻不夠好用,連接難,速度慢,讓城市公共WiFi形同虛設。比如現在公交車上的WIFI只要用手機號簡單注冊,獲得識別碼,即可免費上網。可是隨著車上乘客增多,網速也變得越來越慢,這時候想要聯網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其次網絡供應商可以優化4G網絡業務,開通學習定向流量包。所謂定向流量是指用于指定產品的流量包,簡單說就是使用定向流量時(不要超過限額),所用的流量不會從你自己花錢開通的流量包中扣除,這樣會大大降低學習者的學習成本,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3.制定標準和規范,提高學習資源的質量
“微學習”的開放性帶來了學習內容的多樣性,但是資源的標準和規范必須統一以利于提高學習者的效率,增加學習資源的重用性和跨平臺性。這體現在資源結構和形式兩個方面。
首先“微學習”的特點要求每一個學習內容都必須簡練,有針對性,但是結構也必須完整。比如針對一個微課而言:“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重點或者是難點,或是強調某個教學主題的教學活動。所以一個微課里面如果沒有一個重點難點或是教學主題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微課。同時在短短十幾分鐘的課程中也必須有課程導入、內容闡述以及課程訓練等一系列的教學環節,否則也不能稱之為一個合格的微課。
其次形式上,“微學習”更注重視聽化的傳播,因此資源中的音、視頻素材也必須符合一定錄制、拍攝、制作標準,以確保教學質量,同時也方便各個平臺間的交互和傳播。
4.整合學習資源,打造優質學習平臺,建立質量控制和評價機制
網絡學習平臺可以整合海量的學習資源,明確資源的來源,從源頭控制質量,幫助學習者完成資源篩選的環節;并且通過對課程的整合,學習者在學習所選課程的同時,也能清晰地了解更多的擴展知識,熟悉相關類目的整體框架,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使自己的學習具有系統性,從而能夠持續完成一系列的知識技能學習,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優化學習效果。
目前網絡學習平臺為數不少,其主要問題是質量良莠不齊、資源重復建設等,對于學習者來說也是眼花繚亂無從下手。一個完善的學習平臺應該具備追蹤整個學習過程的功能,有學習計劃的設計、學習筆記的記錄、學習進度管理與監督,以及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與授課教師的互動問答,并且最后能給出學習成果的測評,測評包括學習過程的完成情況和所實現的學習效果。對于測評合格的學習者授予認定證書,從而建立一站式的學習環境。
四、總結
“微學習”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未來的發展也有著多種可能性,下一步可能是與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也有可能是與人工智能的交互,這就需要各個方面的持續關注和研究,從而推進學習型城市以及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