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燕
【摘要】目的 分析持續性質量改進在醫院供應室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供應室開展持續質量改進,之后選取經消毒滅菌處理的無菌物品500份,分析物品的清洗、包裝。最后選取醫護人員50名,對其滿意度和實施前、實施后的清洗質量、包裝質量。結果 對比實施前和實施后的清洗質量、包裝質量,后者優于前者,2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實施前和實施后的醫護人員滿意度,后者(98.0%)顯著高于前者(80.0%),2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醫院供應室管理工作中應用持續性質量改進,可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顯著提升,醫護人員的滿意度也會明顯提高,值得研究。
【關鍵詞】持續性質量改進;醫院供應室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醫院供應室具有科室的特殊性,主要負責醫院各個科室的醫療物品,如:無菌器械、敷料和一次性無菌物品的清洗和消毒,同時也承擔著醫療器械的回收工作。通常情況下,供應室工作質量的好壞與醫療質量和護理質量有著直接關系,其不僅會對院內感染的質量控制造成直接影響,同時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危及[1]。為此,本院對持續性質量改進在醫院供應室管理工作中的效果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經消毒滅菌處理的無菌物品500份,比較實施前、實施后的清洗質量、包裝質量。之后選取我院臨床工作人員50名,將滿意度調查表進行發放,最后對比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前、實施后的滿意度。
1.2 方法
結合醫院管理要求:從環境來看,干凈整潔,無污染源,具有獨立性,流水線工作,管理為封閉式,不會受到外界影響。合理劃分回收污染物品和清潔物品的包裝及無菌物品發放區域,利用強制性通過方式規定污染區、清潔區和無菌區路線,禁止逆行。
持續質量改進對策:①質量控制小組予以構建。待小組成立后需對成員的自身工作職責予以明確,組長由護士長擔任,主要監督和控制供應室的管理管理。考核人員定期對成員的基本理論和實際操作進行考核。每天檢查物品的清洗質量、滅菌質量和包裝質量,同時對工作完成狀況和勞動紀律進行檢查。每月定期抽查滅菌手術包,同時將結果詳細記錄。護士長需對醫院感染科和護理部反映的問題及時反饋,整理上述問題后在召開質量控制會議上將解決措施提出。②質量控制標準和工作流程予以構建。醫院供應室質量管理可結合《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將工作流程和質量標準予以構建,具體方法為:封閉回收制度予以建立,回收并及時清點醫療器械,這樣可將交叉感染率和對環境的污染顯著降低[2]。器械清洗流程需進一步完善,在此期間確保規范操作,并在規定區域清洗。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需將防護衣、防護手套、眼罩和口罩進行佩戴,這樣可對自身安全予以保護。清洗期間,器械需事先利用清洗劑進行浸泡,之后在水下清洗。為避免損傷器械,不得使用污粉和鋼絲球。另外,每天需清潔和消毒清洗槽,必要時可予以壓力水槍。器械的清洗質量保證:首先利用放大鏡對器械的清潔度予以掌握,對其是否存在污漬、銹斑和血漬予以明確,之后與器械數量進行核對,利用專業標簽對器械予以標記,最后對滅菌時間予以明確。滅菌流程也需確保規范。在此之前需將安全檢查記錄做好,同時將滅菌時間、溫度詳細記錄。滅菌器中取出器械后進行適當冷卻,時間需在30分鐘上[3]。③工作人員素質需進一步提升。合理分配供應室人員的工作,護士主要對清洗和回收工作進行負責;護師主要對器械包裝和發放工作進行負責;主管護師主要對質量檢測工作進行負責。護士長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如:消毒供應中心衛生標準和操作流程等,之后對手術室人員開展專業培訓,這樣可對器械的滅菌方法和用途充分掌握。
1.3 指標的判定依據
對比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前、實施后的清洗、包裝和滅菌質量。
對比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前、實施后的滿意度,結果劃分為三個標準,如:十分滿意、相對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此次研究的計量資料,并用t值進行檢驗,對此次研究涉及的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形式進行x2檢驗,核對數據軟件選擇SPSS 21.0軟件,當研究指標存在明顯差異時,檢驗P<0.05。
2 結 果
2.1 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前、后的清洗質量、包裝質量
對比實施前、實施后的清洗質量、包裝質量和滅菌質量,后者96.0%、98.0%、98.0%高于前者60.0%、64.0%和64.0%,組間數據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前、后的醫護人員滿意度
對比實施前、實施后的滿意度,后者98.0%顯著高于前者的80.0%,組間數據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供應室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管理有著重要意義。持續質量改進可以取代傳統的管理模式,同時可以增強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和評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與此同時,該模式可以使護理人員的應對能力進行提升,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更加規范化。另外,在醫院供應室管理工作中應用持續質量改進可提高物品清洗質量、包裝質量,臨床醫護人員對供應室的滿意度、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也會顯著提高,從而使醫院的安全隱患顯著降低。此次數據表明,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后的清洗質量、包裝質量和滅菌質量明顯高于實施前,組間數據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滿意度調查結果來看,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后98.0%高于實施前80.0%,組間數據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持續質量改進可將高效率、低成本的工作得以保證,管理手段科學化也可予以實現。
總之,在醫院供應室管理工作中應用持續性質量改進,可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顯著提升,醫護人員的滿意度也會明顯提高,值得研究。
參考文獻
[1] 高 擎.持續性質量改進在醫院供應室管理模式中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73.
[2] 譚盛宴,何泳紅,彭武江,等.消毒供應室中持續性質量改進措施對再生醫療器械的質量管理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28):14-15.
[3] 李 燕,王元芝,高岸英,等.醫院感染管理持續質量改進應用于血液透析室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1170-117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