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第三中學 山東濱州 256600)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和懲罰手段無法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可見教師的人格魅力所產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有些方面甚至影響學生一生。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下面我就對教師的人格魅力及作用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感染力、影響力與號召力的總和,是一種使人喜愛、仰慕并接近的性格品質。我認為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知識是空氣,魅力是翅膀,魅力需要知識的承載方能翱翔萬里長空。所以身為人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開闊視野、拓寬學習領域。這樣不僅自己所學專業要“精深”,相鄰學科、社會知識也要“廣博”,作為專業老師應該向“博、大、精、深”邁進,真正成為專博相濟,一專多能的老師。
“師者,人之模范也”,因此教師在擔當培養人的任務之前,教師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所以教師應該“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積善成德,在當今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從事教師這樣一個特殊的清貧職業,保持平和的心態尤為重要。
一個讓學生真正喜歡的教師,必須要有誠摯的博大的愛心。因此教師必須有一種為教育事業,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才會產生強大的震撼和感染力,顯出十足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師要把愛播撒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無私的。
所謂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師的行為道德標準,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性情等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影響,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若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課堂的新引力將大大增強。我認為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作用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股“長流水”,才可能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教師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長會使學生產生信服感、敬佩感,這種信服和敬佩就像一種心理磁鐵吸引著學生自覺地接受影響,教師有淵博的知識,會使學生感到同他在一起,聽他講課,會增長見識、會解難題、會長志氣,學生就會專心聽他的教誨和接受他講的道理。反之,如果老師缺乏豐富的知識,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談不上對學生的吸引和好的教學效果了。知識的魅力是難以抵擋的,知識淵博的老師是受學生喜愛的。如果說有才的老師是學生的偶像,那么課堂則成為老師展現才華的舞臺,學生則成為專注于舞臺表演的“粉絲”。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的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四有”新人,自己就要自覺地、積極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為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學識功底扎實,熱愛學生的人。教師人格完美,對學生的心靈就有感召作用,教師人格是內在的,但內在的人格光輝總會向外顯露出來,產生非凡的魅力。教師在學校中的特殊地位,使他客觀上成為學生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一定的影響,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進步,品行高尚,謙虛好學,工作認真,執教嚴謹,作風正派,平易近人,表里如一;作為教師就應該嚴于律己,做到講課、講話都能使學生信服,行為舉止讓學生佩服,成為學生的榜樣。在充滿人性魅力的課堂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熏陶,順利完成課堂的德育任務。
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深處的崇高感情,是教師對學生態度上的和藹和嚴肅,行動上的嚴格要求和細致關心的和諧統一。“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如果把真摯的愛運用于教學之中,學生就會從內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從而專心地聽講,真誠的接受,甚至會更加勤奮學習。反之無視學生的特點,感情上產生對立,那么再好的教學都會產生逆反,會被理解為說教,也就談不上教書育人。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都要做到心理相融。愛是最好的融合劑,中學生富于熱情,在家中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在學校更有一種特殊的心理,尤其想得到老師的愛,哪怕只是一絲微笑,一句話,一種眼神,都會激發學生的信心和求知的力量。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課堂上產生興趣,首先要給學生一個與眾不同的好印象。
總之,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有著強大的教育力量,對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和培養健全的人格是“催化劑”。所以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要加強修養,不斷提高完善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影響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