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重慶 401120)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趨勢更加明確。這一趨勢不可避免的造成文化沖突進一步加劇,如果沒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那么這些矛盾就會不斷升級,進而導致更嚴重的文化沖突,甚至延伸到政治經濟領域?;诖?,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要強調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口語教學中突出跨文化特點,使學生能夠在語言溝通交流中融合跨文化理念,能夠更和諧的跨越民族文化界限,培養高素質的跨文化人才。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
在高校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除采用常規口語教材外,還需要引入相關口語教學的補充資料,從而強化學生對國外民俗特點和風土人情的理解,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不但使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掌握與之相關的文化內容,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教學方法教師要著力改變傳統口語教學模式,融入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跨文化探究興趣,對西方文化有更客觀、更深入的認識。譬如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西方民俗與文化的短視頻、圖片或文字,通過語言、畫面、解說等多重元素的融合,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能夠更好的融合到跨文化交際語境中,進而對語言的運用和口語的應用技巧有更深刻的認識。在跨文化交際下的口語教學中,學生將成為教學主體,教師則需要起到引導和點撥作用,鼓勵學生多做口語聯系,不在以機械的句型模仿或者語篇朗讀為主。在口語訓練上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的語境和角色,模擬更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場景,從而使學生跨文化適應能力有所提高,培養學生的文化差異協調處理能力。[2]
作為高校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中要注重自身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增加相關數據閱讀量,注意搜集并積累與跨文化交際有關的資料,對西方國家的民俗文化、演變背景等有所了解。尤其是增加相關專著閱讀量,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從而提高口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成效。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參加相關學術研討,通過業內溝通交流不斷學習,優化自身教學模式,在跨文化教育中注重知識輸出質量。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注重跨文化交際規則方面的知識傳授,一種是語言規則,也就是語音、語匯、語法等方面的應用規則,另一種則是交際規則,也就是英語國家公眾交往所秉持的行為準則,并注重提高學生在不同規則間的適應和轉化能力。在口語測試中不能僅以語言形式進行,同時還需要融合跨文化交際理念,在針對學習進行糾錯時,教師需要掌握藝術性和技巧性,結合學生的情感狀態、理解能力等婉轉的做出評價,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建設性意見,鼓勵學生融合跨文化意識進行口語訓練,以激發學生更強烈的學習實踐動機。
學生在口語學習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首先需要思維方式的改變,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其思維方式也會有很大差異。例如中國民眾話家常經常會問到對方的年齡、婚姻或者收入情況,但是對于西方人而言,這些都是隱私,是交談中的禁忌。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要避免這樣的“雷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學生要嘗試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建立跨文化交際意識。同時,學生還要轉變口語學習動機,口語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和英語考級,更重要的是以英語為工具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通過語言交流了解西方文化,同時提高自身的語境適應能力。以跨文化交際為基礎的口語學習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避免學生“怕出錯、不敢張口、怕露怯”的消極心態,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到口語訓練中,而且能夠用英語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訴求等,將口語練習作為一種學習常態,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
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因此教師要善于發掘課外口語訓練契機,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在跨文化英語口語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多創造接觸英語國家文化的機會,如邀請外籍英語教師就西方文化與學生進行座談,定期開展英語沙龍活動,組織學生觀看英文原聲電影,并鼓勵學生為電影配音;也可以進行英文流行歌曲音樂欣賞等,多形式、多途徑的跨文化意識培養,有利于學生更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生動立體的去感受到西方文化。也可以通過英語朗誦比賽、英語演講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3]
高校英語教學不但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就需要在口語教學中融合跨文化意識,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突出跨文化教育特點。教師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教育理念的轉變,在講述英語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幫助學生建立口語交流自信,真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英語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