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保安學校,廣東 深圳)
當前素質教育提倡培養綜合人才,要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在思想、文化科學、身心和勞動等這些素質中,審美素質可以說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通過審美素質的提升能夠培養受教育者相對完整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而英語作為一項國際交流的語言,它的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英語課堂中我們同樣要打造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切都將通過審美素養的提升來獲得。
在英語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善于營造出一種美的意境。比如,老師的著裝和儀表是否得體,老師在進行英語發音時候的音準問題,還有老師漂亮的板書和豐富的文化知識,這些內容都能夠為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另外老師還要善于根據課程的內容精心布置教室和安排學生的位置,這樣更能夠讓學生進入到美的意境中。在初中英語的教材方面,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非常巧妙,題材豐富,內容新穎,同時還能夠反映出體育、音樂等方面的元素,這些知識的學習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語言本身就具有美的特質。在我們的英語教材中,會涉及到很多的經典文章,這些文章無論是結構,還是語言上,都具備強烈的美感。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朗誦課文時投入感情,注意語調的升降和高低,在自己的閱讀中感受到英語語言的美,通過這種審美教育,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美,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
前面提到過在英語課堂中老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和優美的教學環境。老師要通過運用自己的語言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通過自己優美的教態和手勢以及富于變化的表情為學生做好課堂展示。另外,在英語課堂中盡量實行全英語式的教學。比如在學習深圳牛津版教材第三單元介紹一個人時,老師就可以通過給大家描繪一個大家熟悉的人,借班級同學猜想的方式開啟課堂,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
英語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運用。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通過讀寫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創造美。比如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時,老師可以讓學生組織語言,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再現課文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再現課文,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通過有效的朗讀能夠讓學生投入進課文當中去深刻地感受課本語言的美,從而感染自己,也感染他人。那么這時老師就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朗誦比賽。另外通過分角色朗讀,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體會到音樂節奏和韻律的美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
在牛津版的英語教材中會在課文中穿插很多的圖畫,這些圖畫往往能夠更加直觀地反映課本的內容,加上圖片本身色彩的艷麗和人物形象的生動,能夠讓學生通過看圖,達到一種美育的作用。
在課堂中我們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和課程內容相關的音樂或者是視頻。比如我們在講到一些涉及到節日的課文時,就可以利用聲音來烘托節日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下,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美的享受。
同時老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影像。比如在牛津版英語第五單元介紹的是我國的火箭發射,那么老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當時的紀錄片或者是專題片讓學生獲得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體驗。
老師要牢牢地抓住教材進行審美素養的培養。首先老師可以利用課本中語言在詞語和結構以及句意方面的美感來引導學生,同時有些文章中會涉及到一些人物形象,那么老師就可以帶領大家通過分析人物來感受他們的美。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提出,要求英語教學工作者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最終目的是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我們必須要重視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老師要善于采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教材為學生創造美的教學意境,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語言的美,體會文章中人物的品格之美,不斷地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