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西鎮膠西小學 山東青島 266300)
小學教師必須要樹立全新的《品德與社會》教學觀念,不僅要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開展實際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同時也需要在課程當中融入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且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和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品德與社會》的學習,這樣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小學生的《品德與社會》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能達到有效構建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課堂的目的。
通過在小學教育階段全面加強《品德與社會》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也能通過創新式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欲望。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確定科學合理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目的,再結合實際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主題來增加生活案例的應用。
例如。在進行《我們的學校》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重點,“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快樂的校園生活,同時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自己的實際生長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深刻的感受校園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讓他進學生會縮短與校園之間的距離”。然后,教師在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播放與校園有關的歌曲,如,《校園中的喜悅》、《同桌的你》。并在歌曲播放完之后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校園嗎?”、“你印象中的校園生活是什么樣的呢?”,要求學生在小組當中進行討論交流。,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實際的課堂互動和交流活動當中,到時還可以在屏幕上打出“品味多彩的校園生活”等討論主題,然后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對校園的感受和校園生活當中的實際經歷。
教師還可以深入地對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和教材資源進行挖掘,然后結合實際的教學目標進行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設計,不斷地在教學過程當中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和生活化的互動活動,這樣不僅能夠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認知水平,同時也能全面激發學生的《品德與社會》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相關的教學,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學習,有效地在課堂中完成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例如,在進行《家人的愛》的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從“生活當中的點滴小事和各方面的情況體會家人無私的愛,并知道家人無論是對自己嚴苛還是疼愛都是一種愛的方式”,教師可以有效地進行深化教學情境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充分的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和個性差異,安排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回憶成長。感受關愛”的主題討論活動,要求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成長過程當中遇到的各種事情以及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感受到長輩對自己關愛的事件。然后教師在為學生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寫出自己想對家人說的話,然后將卡片交給家人。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幫家人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將這個事情堅持下去,例如澆花、倒垃圾、掃地等。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相對較差,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實際的《品德與社會》的學習十分困難。在此情況下,小學教師就必須要在課堂中有效的增加具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來實際參與到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這樣能夠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品德與社會》知識。教師還可以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如,可以在課程當中增加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互動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和話劇表演的方式來進行學習。這樣能夠有效的為學生構建良好而活躍的《品德與社會》課堂氛圍。
例如,在進行《說聲“謝謝”》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對班級當中的學生情況進行了解,對相對較多的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情況進行分析,在了解這部分學生由于家長的過度溺愛而養成了一些懦弱、自私、嬌慣的壞習慣之后,有目的性地進行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活和教學情境的構建。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安排學生進行話劇的表演,“在操場上跑步的一個同學摔倒之后他的手流血了,這時候,另外一個同學跑過來扶起她并送她去醫務室,然后要求被扶起的同學向另一個同學說謝謝”。要求其他沒有參加表演的學生詳細的對話劇進行觀看,并在表演完成之后給予掌聲鼓勵。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和有聲教學情景的應用之下,學生不僅知道得到他人幫助后需要表達謝意,同時也能掌握“謝謝”這一基本的道德規范禮儀。
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社會》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基礎理論知識。因此,小學教師必須要充分的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然后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對《品德與社會》教學進行優化調整,通過構建生活化教學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相關的教學內容,這樣能夠使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成績得到全面提升。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品德與社會》課堂和實踐活動當中,同時也能為更加貼近生活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全面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
[1]毛愛春. 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科技展望,2015,25(02):192.
[2]劉榮連. 淺談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建構教學情景誘發學習興趣[J]. 教育現代化,2017,4(24):236-237+245.
[3]曹晶.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辨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7(20):93+98.
[4]王曉梅. 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17(0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