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清
(北京四中)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D.A.Wilkins曾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初中階段既要了解英語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更要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及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能夠運用詞匯搭配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因此詞匯教學是需要貫徹在日常英語教學之中的。通過對初三學生的調查,我們發現初三學生在詞匯學習和落實方面還存在不少困惑。
中考對初三學生在詞匯方面做了一定的要求。初三學生需要掌握1600多個中考詞匯。在這些詞中,學生對基本詞匯的讀寫沒有問題,但對于一些基本詞匯的深度和廣度掌握不好。在中考英語中每年會考到一些簡單詞的非常用法,很多學生深感苦悶,突然感覺簡單詞不簡單了,而且找不到門路,不知道如何去積累。
在中考考綱詞匯中,有一部分詞特別是附加詞匯,因為平常用得不是太多,這樣一來,在完形閱讀中一旦碰到就成為攔路虎,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而影響對選題的判斷。
在中考考試試卷當中,有些詞的派生詞沒有標出中文,如果學生對詞根和詞綴沒有預先理解和掌握,沒有一個好的積累,就無法對生詞做出正確的判斷。這些詞也必將影響學生的英語理解力。
很多學生感嘆自己在作文方面不如別人那樣會用高級詞匯,給文章增添色彩。究其原因,他們對一些常見的超綱好詞沒有做積累,因而每次寫作文時,只會用一些簡單的詞,整篇文章沒有好詞好句,不能給閱卷老師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需要與同學一起多總結常見簡單詞的多種用法。我們備課組從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這幾塊做分工,跟同學一起總結考綱詞匯中常見詞的非常用法,匯總成集。在平常的教學中通過復現簡單詞的非常用法,不斷強化這些用法。我們一般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做:(1)通過每天的小測幫助學生強記。每天上課前利用5分鐘給學生測20個常見詞的非常用法。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測試改錯能有效幫助識記。(2)通過趣味游戲來強化。我們常用的方法是詞義接龍。老師說一個詞,學生一個接一個說這個詞的多種意思。這樣的游戲為初三緊張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幾分放松,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完成了單詞詞義的鞏固。
2012年中考試卷中考查了tie這個詞,對于所有初三學生來說,都知道它做動詞是“系”,做名詞是“領帶”,但在完形填空中考到了做“打成平局”的意思。由于平常我們一起做過這方面的總結,所以考完以后,學生很興奮地告訴我當時做這道題很有成就感,最終在這道題上體現了一定的優勢。
很多單詞貌似是新詞匯,殊不知,這些只不過是由一個簡單詞根衍生出來的詞,只要學生知道這個詞綴的含義,就不難猜出這個單詞的意思。在中考真題訓練中,學生經常會因為這些而苦惱。他們有時候考完一次大考,好些學生抱怨說閱讀題中某幾個單詞看起來會,但對前綴后綴的意思把握不準,以至于推測不出它們的意思。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備課組專門歸納了常用前綴后綴的意義和用法,幫助同學們學會分析詞根詞綴,從而達到推測出新詞的意思。
對于高級詞匯的處理,我們采取的方式如下:(1)老師一次給學生10個高級詞匯,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這些詞編成小故事,最后利用一節課來分享幾篇很有特色的故事。這樣學生在開心享受這些虛擬好玩的故事的同時,也將這些平常不大用到的高級詞匯通過故事串聯起來。
初三英語教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完形練習中總結方法,學會積累。初三這一年中,我們每個星期都要給學生大量的完形閱讀練習。怎樣處理這些材料對于初三英語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每次在課堂上不光關注學生對于閱讀題的正確率,還關注學生通過閱讀來學會利用好這些材料中的詞和句。我們要求學生準備好一個摘抄本,每次的完形閱讀材料講解完答案后學生需要對材料進一步處理。把好的詞和句做一個積累,這樣有助于學生在中考中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徹,在寫作中使自己的作文更有亮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詞匯教學重視起來,它是閱讀材料的生命所在,也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活力所在。盡管初三英語教學任務繁重,我們還是需要給學生制造更多的興趣空間,讓學生在快樂中將枯燥的詞匯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