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彭
(安徽省肥東第三中學)
初中教學中信息技術雖然不是一門主要的課程,但卻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其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熱愛,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關注,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緊跟時代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程度遠大于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程度,這就對老師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
目前,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圍繞學生的生活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通過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操作實踐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創作作品、充實知識體系、培養創新能力等。而相對之下,原有的信息技術教育,不僅不能增添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熱情,還因為一成不變的行為模式,使得課程變得單調乏味,這樣毫無新意的教授方式嚴重影響了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建立。
在以往的教育體制下,受固有模式的影響,學校都是以文化課分數來決定對學生的評價,而信息技術課程僅僅只是其中一個增分的項目而已,可有可無,加之信息技術在各學校中所占的分數相對較低,故而學生的側重點還是專注在分數比重大的其他學科上,由此信息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無法體現,進而就不能獲得應有的關注。
在信息技術課上,可以看到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學生進入教室,打開計算機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打開這節課程所需要的軟件,而是進入游戲界面,或者進入無關緊要的網頁進行瀏覽,更有甚者,并不關心老師所講的相關知識點,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有哪些,只是一味地想著應該玩點什么,這些情況的存在也都很大程度上將信息技術教育的成效減弱。
信息技術一直以來都是實踐性比較強的一門學科,其不僅局限于書本上單調的知識點,更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以及學生的靈活性思維。在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以及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豐富學生的情感是關鍵。為此,教師可以將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學習與生活的良性互動,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了解課程內容;又或者,在PPT的制作中,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完,利用幾組簡短的短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要求學生組成小組,挑選其小組喜歡的短片進行制作播放,并增加一些獎勵制度,將個人或者各個小組制作出來的PPT進行評選,選出優秀作品給予相應的獎勵。同時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應用到其他的辦公軟件教學中去,以激發學生學習和創新的熱情。
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技術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加之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本來就不是死板的,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家里的生活水平、父母的職業要求,對這方面的接觸過早;一部分學生可能只是因為喜歡信息技術,所以比較喜歡研究此方面的內容;也有一部分則是沒有相關條件的提供,對知識不清楚,這就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地慢慢來指導。比如,在剪切、復制、粘貼這個過程的學習中,其實方法是非常簡單的,但對于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需要通過多次的實踐操作來更了解知識內容。如果個別學生出現學習吃力這一問題,教師也不要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適當地調整授課的方式,找到最適合的切入點來讓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如果學生在學習的前期就失去了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熱情,那么面對后續多而繁雜的知識點,他們就將再也沒有任何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學模式不可一概而論,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分層次進行。
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課程,它是一門實踐與理論都非常重要的課程,學生對其掌握程度都是依靠實際操作來實現的,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的實踐性。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通過課本上的知識點來設計相關的動手操作方式,以提高學生的手動能力,并使學生能夠將所學應用到實際中去,這才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要通過大量的時間練習來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操作熟練程度,如可以將課堂一分為二,前一半是對書本知識的傳授,后一半則用來實踐練習,如此一來,學生在遇到問題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很好地對其進行指導和解決,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識要點。
多媒體技術已經是現在教學方式中比較普遍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可以將單一枯燥的課本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而信息技術的授課也可以結合多媒體,將原本單一的知識點進行生動的表現,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PPT進行信息技術操作的演示,并結合學生實際的所學情況,找出問題所在,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不斷地探索,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模式,在努力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力求為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新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