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萍
(山東省威海市綜合實踐活動實驗學校)
德育是新課標改革下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長期又系統的教育活動,在現代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德育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合作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是一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因此,需要學校重視起來,不斷創新,勇于探討,立足實踐,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課程,不僅要做到符合新課標要求,還要獨具特色,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學生,從而使學生學以致用,跳出課本的框架,實現自己的個性化發展。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和信息時代的沖擊,以往的傳統書本式德育方式已經不適應當今的教學現狀,不能與現實生活產生密切的聯系。如果教師還是像以往一樣將備好的教學內容講給學生聽,用多媒體呈現例子,不重視學生的自我消化和實際動手能力,就會給德育工作帶來阻礙。有些學校為了升學率還會過度占用實踐活動的時間,讓課程形同虛設。
大部分學校的德育強調的是學生的紀律性問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個性塑造。從根本上來說,德育的初衷就是為了塑造學生的高尚品格和培養自律意識,使他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投入學習和生活當中。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德育只側重于對學生的管理,將學生束縛在條條框框中,讓學生變得只會遵守規則,失去活力,只會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這種做法實際上發揮不出德育的真正作用,因此實踐課程變得沒有意義,教師也沒有激情,教學任務也只是敷衍了事。
雖然實施了新課標,但是大部分學校還是更重視智育,輕視德育,將優秀的師資力量投入到語數外、文理綜上,而缺少對德育教學的關注。但是德育不僅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還要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這就形成了高要求、低投入的矛盾。而且現在家長的觀念還比較傳統,對德育的了解和重視不足,片面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德育。家長的不理解也是難以開展德育的一大原因。
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改變觀念,同等看待德育和智育。在實踐課程這一方面,我們與家長相比更具針對性,所以教師要發揮個人魅力和長輩威嚴,感化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不斷創新、勇于思考的素質,讓德育真正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改觀。
德育不能局限于以往的傳統課程,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性和身心發展,注重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挖掘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內容,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在人性化、生活化的學習環境中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消除家長對德育的誤解,使其正確認識德育的作用,提高德育在學科和生活中的滲透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每一位老師都要積極參與到德育中,并且實際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
德育不是把學習局限在課本中,而是將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讓學生在實踐活動課程中全面提升素養。
為了使課程開展更具有針對性,學校可以根據各學齡段來開設特色課程。如小學階段,可以開展陶藝、紙藝等安全系數高、富有創造力的實踐活動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小孩子天馬行空,并且可以將一些德育內容在實踐中傳授,比如團隊協作、創新精神等,這樣教學更能讓學生接受。而初中階段,可以開展一些與傳統藝術和科技創新相關的課程,如剪紙、水墨畫、攝影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
學校可以舉辦戲劇比賽等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名著來進行人物表演。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名著中的人物情感、性格等,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個人表現能力,還可以加強溝通。這種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現的舞臺和學習平臺,提高綜合素質,張揚個性。
這類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密切學生個人和班級團體的關系,學生的參與度更高,自我發揮空間更大。學生可以摘抄文段詩詞,也可以自我創作,可以繪畫,可以寫書法,形式不限,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正在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德育的發展,教師需要不斷創新,勇于探索,不斷完善改進現有的綜合實踐課程。更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課程中去。只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斷進步,才能不斷完善自身和提高綜合素質,發展成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霞.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新理念探微[N].赤峰學院日報,2011.
[2]謝霞.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改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J].讀寫算數(教育教學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