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輝
(寧夏中衛中學,寧夏 中衛)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運用微課,可以豐富課堂的呈現方式,提升學生獲得材料的水平;可以通過引入生活情境,來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情感;可以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價值觀的確立;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微課以其自身獨特的優越性出現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那么如何良好地運用微課進行高中政治教學,就成為我們需要探討的重點。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授課對象是誰的問題。微課的情景、適用對象不同,相應的課程設計也會改變。有的微課是為了培養教師、為了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其主體是教師,目的是教師技能的提升。而有的微課是教師講授,主體是學生時,目的是讓學生受益。所以在微課運用中要注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微課可以運用在網絡教學中,也可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微課的教學目標是傳授新知識,解決知識的疑難點,但因微課的時間較短,一般在10分鐘以內,講授的主要是重難點,所以不可完全取代傳統課堂。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還是首位的,微課只是起到輔助性作用。
微課無論在課上還是課后都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還是需要學生獨立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很多內容難度較高且比較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尤其是在微課教學時,教師不能時刻關注到學生,對學生的學習進程也不甚了解。所以在應用微課時,要注意突出課程的生動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
微課錄制時間較短,知識點也較精小。微課注重對知識點細節的設計,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設計成獨立的學習資源,但是要注意每一個小知識點都不能脫離體系單獨存在,要注重知識的連接。不僅要注重微課與微課知識點的連接,還要注意教師授課與微課知識點的連接,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課程之間的聯系,從相互的聯系中去學習。
教師在微課設計時,要盡量把復雜難懂的知識轉換為簡單易懂的,幫助學生理解。輕松有趣的課程遠比乏味、困難的課程更吸引學生。所以課程的設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樣學生才會愿意更主動地去思考。
首先教師要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學生的學情以及學生需求進行分析。據了解目前政治課堂的教學方式還是以板書的形式為主,存在教學模式過于單一、課堂不活躍、講題思路死板等問題。學生目前對政治課堂的興趣比較一般,并且學生與學生間學習層次的差距較大。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較豐富的經驗、抽象思維能力和獨立的人格。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他們更喜歡獨立思考,有自己的主張,對他人意見會加以斟酌,也會特別注重學習資源的正確性和嚴謹性。所以,如果教師呈現的學習資源不符合他們的需求會很難得到他們的肯定和采納,將影響到教學效果。
首先是內容分析。“百舸爭流的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第二課,在第一課“哲學是什么”的前提下繼續。本課理解較簡單,所以課程設計是以“哲學的基本問題”為出發點,整合教材。希望學生在認清各派別的基礎上,樹立唯物主義思想。在高考中,本課多以選擇題出現,主要考查方向是,從哲學基本問題出發,熟記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劃分標準,學會辨析題目中的基本派別,并能正確區分出派別中的各種形態。其次是教學目標。熟記哲學的基本含義、理解哲學的基本內容、學會判斷哲學派別;理解哲學史上各派別的關系;培養學生對哲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索能力。
可以運用講解加圖片的形式。
第一,采用典故導入課程,吸引學生產生共鳴,并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探究。第二,通過分析典故,回答問題,引發學生對思維的思考;加上配圖,幫助學生進入課程。第三,教師講解,展現教材知識,重點知識讓學生準確記憶,并用紅色標注。在解說時要展示過程,讓學生理清思路。第四,聯系典故,運用到實踐里。第五,展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講解,實現對課本知識的重新整合,改善傳統教學方式。用微課知識、邏輯點與現實連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第六,采用簡圖的形式,把復雜的東西簡易化,形成簡單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哲學史的兩大基本派別的關系。第七,使用簡圖的形式,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簡要的總結。
綜上所述,把微課引入高中政治教學課程中,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注意力更集中,課堂效率也更高。但在實踐中還是要注意教學方式以及微課的設計,力求把微課教學運用得更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