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立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學,福建 莆田)
多年來,我一直嘗試挖掘莆田最具影響力和特色的媽祖文化融入中學美術課堂中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越是地方的傳統文化越是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016年基于此,我以自己實踐為依據,以《媽祖文化融入高中美術課程探究》的課題,參加“2016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中小學美育專項)”課題申報,并有幸被立項。2017年3月參加福建教育廳主辦的“2017年福建省中小學美育課題培訓班”,有幸聆聽了福建省學校美育與藝術教育研究中心的王福陽教授、王萍萍教授、林群教授等專家講座和指導意見,受益良多。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重新做了一些規劃,力求以媽祖文化美術作為一個地方美育教學的突破口,通過一系列教學和實踐,達到對學生的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我們課題組成員制定了一系列采訪、搜集和實地考察的計劃。例如2017年3月,我們課題組成員去往媽祖的故鄉湄洲島,在湄洲島媽祖文化研究中心科員唐毓的帶領下,我們實地考察了媽祖誕生地,參觀了湄洲島媽祖博物館,在湄洲島媽祖文化研究中心我們還搜集和借閱了大量的相關媽祖美育資料。隨后我們采訪了湄洲島管委會主任、湄洲祖廟常務董事唐國清先生,對媽祖文化的產生及眾多民俗活動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我們又造訪了文峰天后宮媽祖供品第五代傳承人,了解媽祖祭祀貢品的分類和制作工藝。這期間我們課題組的成員們還實地考察了延寧宮、楓塘宮、圣慈廟等莆田地方的媽祖宮廟,搜集大量實地材料。
第二個階段,我們將這些內容進行了分類:媽祖民間繪畫、媽祖雕塑作品、媽祖民俗美術作品、媽祖祭祀貢品和媽祖文創作品。課題組成員再根據自己所在學段特點和所長,結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內容,分頭編寫適合中學生能推廣的媽祖文化教材和可開展活動的校本教材內容。經過努力,我們整理出了一些比較有質量的欣賞課教材和校本教材,例如《信仰之光——媽祖文化民間雕塑作品賞析》《信仰的微雕藝術——莆田媽祖貢品之食品造型藝術》《巧手繪媽祖》《媽祖表情包制作》等。部分媽祖校本教材參加“2017莆田市中小學優秀民間工藝美術校本教材比賽”獲得一、二等獎。這些教材的設計和完成全面的架構和支撐這一課題在課堂教學開展的可能性。
在2017—2018學年中我們在課題組成員的學校中,開始展開媽祖文化融入中學美術的教育實踐,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根據之前課題組制作的媽祖文化教材,老師們制作了相應的課件和教案,并在莆田第五中學、莆田南門學校、莆田第十二中學、莆田文獻中學開展了媽祖文化課堂教學。為學生呈現了一節節生動有趣的本土美術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對本土藝術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為了配合媽祖文化融入中學美術教學,營造濃厚氛圍,我們還在各個學校組織和開展了相關的媽祖主題的校園美術活動。例如,在莆田第五中學我們組織了一場規模較大的“大愛媽祖,美麗莆田”百米長卷繪畫比賽,高一高二兩個年段分別在長卷中完成了相關的媽祖主題繪畫作品,用手中的畫筆勾勒出心中海上女神媽祖的形象。同時在課題組的各校中,我們還組織了一場媽祖主題的繪畫比賽,學生用漫畫、海報、素描等形式完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繪畫作品,課題組老師們指導的媽祖題材美術作品,參加“中國·莆田國際雕塑藝術展少兒繪畫大賽”取得佳績,其中獲得一等獎的作品多達十來件。
在校本活動中,我們將課內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在課內配合相關活動展開媽祖主題課程,在課外我們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實地參觀文峰宮了解媽祖文化;帶領同學們參加一年一次的媽祖文化周,老師實地介紹媽祖的貢品藝術,同時帶學生觀看湄洲女的頭飾制作等。讓我們的媽祖文化美術課堂走出去,實地感受本土美術的魅力。
媽祖文化融入美術教育的課題活動,經過快兩年的活動開展和實踐,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也有了一些反思。
美育在中學正在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在幾個學校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美術在中學校園活動的空間還是比較小,能給予學生活動的時間較短。另外,中學的本土文化和藝術在中學各科的教育中幾乎是一片空白,可供學生學習的本土文化教材太少。本土資源是個巨大的寶庫,如果我們能夠認真準備,搜集挖掘,必定能產生大量優秀的地方美育資源。
隨著國務院、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廳等各級部門的重視,中學美術教育的春天已經到來,中學美術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是推動中學美育重要的手段,是對中學美育課堂的補充。經過近兩年的教育實踐和相關活動開展,媽祖文化融入中學美術教育的課題實踐和嘗試是成功的,產生了大量相關的成果。我相信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教學必定是富有生命力,能為新時代學生產生更加良好的審美教育和心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