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瑞
(甘肅省慶陽市隴東學院附屬中學,甘肅 慶陽)
《教育大詞典》中厭學是指“對待學習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指厭倦、厭煩學習”。從這個意義上說,厭學是一種對學習厭煩的心理狀態。通過前期對學生的問卷調查,我認為學生的厭學可以界定為學生普遍對學校課堂、教科書、課內外作業、學校生活及家庭作業的一種抵觸、拒絕和排斥狀態。
許多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強迫孩子學外語、背詩詞、彈鋼琴和參加各種補習班等等,一旦孩子達不到他們要求的標準,動輒嚴厲懲罰,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同時對學習產生反感,有些學生因父母離異或外出打工等原因,對孩子缺少關愛,從而使其性格孤僻,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壓抑,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教師“厭教”,課堂沒趣味,學生受影響對學習無興趣。教師態度不端正、不民主、甚至盛氣凌人,使學生厭煩,進而不愿聽他上課,厭學這一學科;教學內容不豐富,講課照本宣科,聽了收獲不大,聽著沒勁;教法不活,滿堂灌,填鴨式教學,不管你愿不愿聽,講了就算;學生課業負擔重,壓力越大,厭學心理越重。
兒童本身的心理素質不穩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對學習的期望過高,心理壓力過大,精神過度緊張和疲勞,唯恐成績下降。對考試和平時的學習信心不足,過分看重考試成績,自卑心理嚴重。
社會轉型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近幾年出現的一些落后觀念,使部分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侵蝕,加之社會上“文盲大亨”的出現,致使“讀書無用論”又有蔓延的趨勢。
首先,學校教育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規范辦學行為。通過教師培訓、課題研究、骨干教師引領、青藍工程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用活動促使學生熱愛學校、關注學校,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民主、平等、積極合作,努力為課堂上的交往創造和諧的心理氣氛。實施“人格教育”,師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師應改變過去的觀念:將“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你不愿意學習,我強制你學習”改為“你不會學習,我來引導你學;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
其次,教師育人方面:教師要用自身的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學生,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自主發展,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新育人理念,不以成績論英雄,樹立良好的班風,用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轉化厭學學生的思想,點亮學生前行的明燈。
再次,學生努力方面:老師對待學生就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借助心理輔導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學業負擔,鼓動學生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正確地定位自己,消除不良情緒帶來的負面效應。
最后,家庭配合方面:家長必須懂得語言贊美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到很大的鼓勵作用。要借力發力,充分利用好家長委員會的育人功能,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家校共建,通過提高家長的素質,通過家長培訓學校,鼓勵家長向書本學、向優秀的家長學、向孩子學、向生活學、與學生一起成長,用模范家長的言行和科學的家教手段影響學生,力爭使學生生活在溫馨的家庭中,從而使其能以陽光的心態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學習中去。
總之,厭學是當今教育者需要認真研究、積極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學校、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不懈地努力,世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每個學生都是一塊金子,都有他閃光的一面。教師應把教學與學生特長結合起來。我堅信只要我們攜起手來,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不斷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堅定理想信念,定會在一路汗水中收獲精彩的教育人生。定會使隴原大地上的教育花朵爭奇斗艷。我將永遠走在教育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