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大興鎮中心小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2408)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較多的教學思想,包括“數形結合”、“化歸思想”以及分類等思想方法。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使學生的數學知識系統化,進而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思想方法,并秉承簡單化、直觀化的理念。這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下面,筆者就將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過程分為“導入——拓展——實際運用”這三個階段踐行相關論述。[1]
如何學習數學思想方法?我認為,要學習數學思想方法,首先應該培養學生感知數學思想方法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數學問題的提問、積極性的調動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重視起來,并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接觸到數學思想方法、理解數學思想方法。[2]
想要提高導入學習給學生帶來的效果性,那肯定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耐心指導。導入學習是一堂課的開端環節。中國有句古語是:萬事開頭難。所以,如果一節課的開端都沒有開好,那接下來的課程應該如何繼續呢?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導入學習更是非常的重要了。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極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前,就要充分地準備教案,熟練地掌握課本知識,以此引導學生有目的性、有方向性的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簡單地給學生講述一下這一單元的主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分別是什么?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與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相關的短視頻,讓同學們了解一些他們所包含的特征等等;其次,通過教學點撥,提問小學生從這個視頻中收獲了什么?了解到了有關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哪些知識?或者根據他們的邊長能否計算出他們的面積?等。有的同學說“平行四邊形有兩對平行的邊”,有的同學說“用兩個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有的同學說“如果有梯形以及它的邊長那就可以算出其面積”等。以這種問答的互動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以及動腦思考的狀態,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并且能學會如何運用。[3]
循環拓展學習,顧名思義,即再次學習和深入學習。在導入學習中學生已經對數學思想方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那么在循環拓展的學習中,就在于理解數學思想方法了。
例如:“爸爸為小紅買了6斤葡萄和10斤香蕉,一共消費了70元錢,已經知道2斤葡萄和4斤香蕉要消費24元”,這樣的方程題目學生之前學習過 ,然后我就要求學生“求出1斤葡萄和1斤香蕉的單價,”分別列出方法,通過之前的學習大家列出了一下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將“2斤葡萄和4斤香蕉要消費24元”看作一個整體,對其進行化歸,把買“6斤葡萄和6斤香蕉”看作化歸途徑,將“6斤葡萄和11斤香蕉”的錢數看作化歸目標,與“6斤葡萄和10斤香蕉,一共消費了70元錢”進行比較,最后得出1斤香蕉的價錢,進而算出1斤葡萄的價錢。
第二種方法:假設1斤香蕉的價格為Y,則一斤葡萄的價格為(70—4Y)÷元,根據題意得:[(70—4Y)÷2]+4Y=70,這個問題中就是將兩個未知數轉化為一個未知數。在這兩種算法的轉換和運算之間,學生對已有知識已經進行了循環拓展研究,對數學計算進行了一題多解,并將化歸以及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了提煉,這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大有裨益。
在常見的相遇問題中,學生經常會混淆“相向而行、相背而行以及相對而行”等概念和做題方法。對此,我一般會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此類題型的小視頻:“小紅和小明兩人分別從兩個地方同時出發,小紅從超市出發往家里走,小明從家里出發往超市走,小紅和小明兩人在路上的公園門口相遇,此時,視頻中就會顯示出兩人的行走時間。”在視頻中還要利用閃爍的黃色字體標注出“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哪種情況是相向而行,哪種情況是相背而行了。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輕松引入相遇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很快就掌握了數學的精髓所在。當然,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講解理論知識,還要給學生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良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以養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從而發揮教學思想的作用。[4]
綜上所述,文章著重闡述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過程即“導入——拓展——實際運用”。筆者認為,學習數學思想方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師們要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和模式,這樣才能促進小學數學健康而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