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德化第三中學霞溪分校 福建泉州 362500)
中學是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數學文化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在中學課堂中融入數學文化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觀,數學價值關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加強中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文化的融入。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課改的進行,教育界對于數學文化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數學文化已經慢慢的進入到了數學課堂。但是,由于幾千年來的數學教學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實踐依舊強調的是數學的工具作用,而忽視了數學的文化價值。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數學的教學往往是獨立進行的,從而忽視了對其他學科的影響,這就使得數學長期以來成為了一種看不見的文化。根據有關的數據分析,在初中學校,學校對于數學文化的滲透往往只是進行數學歷史的介紹,不會單獨進行數學文化的教授,只是在課堂上簡單用幾句 話來介紹某個數學發展階段,相互之間沒有任何聯系,也沒有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整個的授課方式比較單一,比較枯燥,學生在聽的時候會感到無聊,缺乏一定實踐性。總的來說就是在進行教學中,功利性比較足,缺乏單一的評價體系,還有一點就是孤立的學科建設。
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在歷史的長河中,數學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歷史的發展和進步。數學家們在進行自身研究的時候,往往都具有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的態度,屢遭失敗,永不放棄的意志,身處逆境,矢志不渝的精神都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在進行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這個重點,結合所講的數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數學文化,了解數學家的精神,從而更好的鞭策自己好好學習,好好努力。
在數學的課堂上,為了不使整個課堂變得枯燥,無味,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數學知識,數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適當的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上的一些名題。這樣不僅僅能夠更好的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還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興趣。
比如:
9 x 9+7=8 8、9 8 x 9+6=8 8 8、9 8 7 x 9+5=8 8 8 8、9876x9+4=88888、98765x9+3=888888、987654x9+2=8888888、9876543x9+1=88888888、98765432x9+0=888888888。
再比如:
1x1=1、11x11=121、111x111=12321、1111x1111=1234321、11111x11111=123454321、111111x111111=12345654321、1111111x1111111=1234567654321
數學中前后知識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先學的內容往往會為后續學習知識以及方法上做了準備。所以,當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的時候,教師應該熟知數學知識發展線,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前后聯系,給知識的發展留有余地。
美學的價值不僅僅能夠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還能夠幫助學生智力的開發,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直線的剛勁平穩,曲線的對稱柔和,波浪起伏的圖像,黃金分割等,就像數理哲學家羅素所講:“數學如果正確的看待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志高的美”。這種美就具有特殊的美學價值。文學與數學看似兩條“風馬牛不相及”的跑車,實則它們有著奇妙的統一性。其統一性來源于人類兩種基本思維方式: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文學是以感覺經驗的形式傳達人類理性思維的成果,而數學則是以理性思維的形式描述人類的感覺經驗。文學是“以美啟真”,數學是“以真啟美”,雖然方向不同,實質則為同一。
Bordas Demollin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數學,我們無法看穿哲學的深度,沒有哲學,人們也無法看穿數學的深度,若沒有兩者,人們就什么也看不透”。在數學中,辯證因素是比較隱蔽的,這就需要教師必須要具有“深挖”的意識,也就是要有深挖教材中辯證因素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揭示知識之間的本質聯系。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在手和腦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起著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工具”。所以,在進行中學數學教學的規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一定的數學進度布置一些動手操作類的作業,這一類型的作業需要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通過自身的動手來進行完成的。這種作業不僅僅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對學生以后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