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秀娜
(河北省臨城中學,河北 邢臺)
教育教學體制在社會的演變和發展中,不斷地更新、變革,原來傳統、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與新課程改革發展的方向相一致,單一、枯燥的被動式學習模式已經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而脫離實際的教材理論知識更是舉步維艱、行動十分遲緩,面對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背離,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任務之一。高中化學教師應認真剖析教學中的理論知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充分利用化學理論知識對學生加強指導,借助實踐對理論的驗證和說明,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的運用技巧,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下面就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簡要的闡述。
新課改的高中化學教學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發展模式,對于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改進課堂教學環節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高中化學教師尤其注重生活實例的導入,成功地開展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傳授,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為教學依據,結合本學科理論知識的特征,融入邏輯性比較強的理論知識,實現化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的接軌,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手忙腳亂、茫然失措的局面,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更加主動,學到的知識更全面、更詳細。比如在講解乙烯的理論知識時,由于學生對這一化學物質了解較少,所以,教師可以針對乙烯具有催熟的效果,完全可以在講解其性質和特征前,導入新課過程中利用蘋果會釋放乙烯,可以告訴學生把蘋果與其他沒有熟透的水果,像芒果、獼猴桃等放在一起,這樣蘋果就會釋放乙烯催熟這些水果,這樣的生活實例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熱情,使課堂充滿趣味性,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高中化學是一門實驗比較豐富的學科,蘊含著大量的實驗知識,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必須巧妙地滲透實驗操作思維,注重在實踐性的活動中深化理論知識,實現理論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同時在實踐性的實驗中,向學生輸送化學理論知識,促使由表及里、由外到內地融入理論知識,達到層層推進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交融。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在固體物質加熱時,必須時刻提醒學生要注意的事項,像“試管要牢牢地固定在鐵架臺上,鐵夾應放在距離瓶口三分之一處,受熱后的試管必須口朝下傾斜,避免回水造成試管爆裂,同時固體物質要均勻地平鋪在試管底部,移動火焰要使試管均勻受熱,用完試管后,要放置一旁等待冷卻后,在拆卸,最后清洗干凈后,放回原來的位置,擺放整齊”等等,這些事項都是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要謹記的理論知識,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化學知識中包含著無比豐富的課內外素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優秀的教學資料,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融入生活實際中,感受和體驗理論知識,從而不斷地鞏固學生所學的課內知識,強化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學習完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為學生安排兩個課外任務,首先在家里學習生爐子,同時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為何不用火柴直接點燃煤塊:第二任務就是用扇子扇爐火和燭火,對所出現的現象進行觀察,并對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實際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燃燒概念以及燃燒條件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張揚學生的個性,促使學生積極融入生活中。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智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適時的調整和規范,有機地將化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性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最大化地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和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