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 湖北 430075)
士官是部隊的骨干力量,現行制度下,士官晉升職務等級一般需要到院校進行2個月的升級培訓,以提高士官的崗位任職能力。長期以來,士官升級培訓主要采用大課堂教學的傳統教學方法,但這些學員來自全軍部隊,專業各不相同,需求也各不一樣,大課堂的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1]
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四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是否能借鑒導師制建立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以更好地貫徹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導師可以與所指導的每位學員進行深入溝通,了解學員的長處和劣勢,了解學員所屬單位的主要裝備及其訓練、保障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員系統科學地制訂學習計劃,使學習既有很強的針對性,又有較好的可操作性,確保學習訓練貼近部隊、貼近裝備、貼近崗位、貼近實戰。[2]
導師制模式下,導師可以協調安排學員突破學校現有專業框架,在武器系統甚至全校范圍內進行與其崗位有關的學習;還可以根據學員所在單位需求,共同解決學員工作中的一些技術難題,極大的提高升級培訓的實效性,實現“高級士官班”人才培養與其就業崗位的“零過渡”,可較好激發學員學習興趣。
升級培訓學員一般都長期在部隊從事裝備保障工作,了解部隊裝備保障存在的經驗做法和困難問題等一線情況,導師制模式極大增加了教員與學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便于教員更好的了解部隊一線情況,取得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3]
士官升級培訓導師制教學模式,是指在士官升級培訓期間,借鑒研究生培養和師徒相傳的范式,所施行的以導師為主的教學管理模式。在學習期間讓每位導師負責幾名學員,指導他們如何制訂專業學習計劃、如何進行專業實踐、如何跟產跟訓、如何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由于導師的地位重要、作用特殊,導師一般要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作風優良,責任心強,群眾基礎好;二是綜合業務能力強,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三是具有“雙師”素質,在特定的專業領域中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熟練的專業技能,熟知專業的崗位要求和發展前景,具有良好的創新素質等;四是科學的育人方法,能夠較好地與學員溝通,得到學員的信任,實現“親其師,信其道”。
導師是學員在校期間教學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一般具有以下職責。一是制訂計劃。根據學員的自身情況和工作崗位特點,從專業基礎理論、裝備維修能力、專業組訓能力和技術革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制訂內容具體、重點突出、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二是實施指導。教育學員熱愛專業,端正學習態度;向學員介紹本專業前沿信息和發展趨勢;指導學員自主學習,傳授學員高效學習方法,培養學員良好學習習慣,及時解決學員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三是教學管理。按計劃實施教學,負責對學員進行過程性評價,做好結業考核相關工作;負責操課時間學員管理,密切聯系學員隊,合力抓好學員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四是開拓創新。引導學員積極參與科研學術活動,指導學術論文選題和撰寫,組織學員參與科研課題或教改課題,充當教學科研助手,促進學員科學素養的提高。[4]
2016年以來,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研究制定了《士官升級培訓“導師制”實施辦法(試行)》,組織制定了培訓方案,遴選了導師,確立了導師與學員之間的指導關系,按照“導師制”的模式組織開展了教學訓練。在課程安排上,由學員和導師共同制訂培訓計劃,學員圍繞組織訓練、專業學習、故障排除、論文答辨、職業技能鑒定輔導和考核等內容,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裝備維修水平和組訓能力等全面素質有效提高。“導師制”教學模式調動了學員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在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理論結合實踐能力上效果明顯,學員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鍛煉,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