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偉
(重慶市第七中學校,重慶)
在現實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就可以捕捉到化學的身影。當翻開化學課本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氣息。可以說,生活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第二課堂。倘若教師將化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不僅有利于把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生動可感,還有利于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因此,化學教師可以把現實生活引進化學教學活動中,從而培養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氧化”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見過鐵生銹、銅變綠的現象嗎?”學生一邊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一邊認真地思考。有的學生說:“我見過我的一個長期不用的文具盒生銹的現象。”有的學生說:“我見過媽媽的一個銅手鐲變綠了。”教師說:“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又如何去除這些銹跡呢?學了這節課,你們就知道了。”在這節課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為切入點,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產生了一種親近感。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直接把化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要求他們背誦,很少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去思考。這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創設引人思考的問題情境。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一化學上冊“離子反應”這一教學內容時,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離子反應,并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是離子反應,你們知道什么是離子反應嗎?”有的學生說:“當具備一定條件時,A離子與B離子或者其他化學物質會發生化學反應。”有的學生說:“在化學反應中,有離子產生了。”我對學生說:“剛才同學們說了說自己對離子反應的理解,到底你們說得對不對呢?學了這節課后,你們就知道了。”然后,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以下幾種物質:氯化鈉固體、氯化鈉溶液、鹽酸、NaOH溶液、K2SO4溶液等,并問道:“你們說一說這些物體能導電嗎?并說明理由。”有的學生說:“鹽酸這種化學物質是可以導電的,NaOH溶液也可以。”有的學生補充道:“K2SO4溶液和NaCl溶液也可以,這是因為其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我接著問道:“你們知道這些離子是怎么形成的嗎?為什么它們處于一種自由的狀態呢?”于是,學生一邊翻看課本,一邊在本子上寫方程式。這樣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使他們盡快投入到對離子反應的學習狀態之中。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教師講授知識的環節往往占用課堂大部分時間,這樣不僅使學生失去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還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給了學生,使他們在小組內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想法,積極地探究新知。
比如,在學習“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這一知識點時,我就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首先,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全班同學分成了2個小組。其次,我讓他們在小組內共同探究以下問題:(1)水電離特點;(2)影響水電離平衡的外界因素。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會仔細地觀察這兩個小組的表現。如果發現他們的討論陷入了僵局,我就進行適當的引導;如果他們討論得過于激烈,我會適當地進行調控。如果有同學不能融入小組討論之中,我會及時地提醒他。在“巡視”的過程中,我聽到有的學生說:“我通過查閱資料明白了可逆性是水的電離的特點之一。”有的學生說:“吸熱也是水電離的另外一個特點。”等小組合作結束后,我讓這兩個小組的代表到講臺上來和全班同學分享本組的“討論成果”,第一組的代表說:“通過剛剛的小組討論,我們的探究結論是:水電離的特點有以下三點,分別是……”第二組的代表說:“我們的成果是,水電離平衡的影響因素有酸性,還有溫度……”當兩個小組的代表回答結束后,我對其進行了精要的點評,使他們知道本小組的探究結論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有利于他們在交流中快樂學習,在合作中共同進步。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在回憶生活經歷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一種熟悉感與親近感,還要通過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與此同時,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討論中得以共同進步,從而使他們喜歡學化學、樂于學化學,進而推動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