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區人民路小學東校 安徽六安 237010)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掌握和利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已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掌握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激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這也是每位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基本功之一。
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生動性、形象性、感染性以及高度的再現性等特點,易引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產生興趣和注意,為學生學好功課、掌握知識、拓展視野提供有力條件。我們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喜歡看電影、看幻燈、聽錄音、聽廣播,而現代化教學手段正可以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直觀,使學生易于觀察、理解,便于認識和記憶。某些音樂理論知識概念、原理十分抽象,看不見,聽不準,摸不著,教師講的吃力、費勁,學生聽得難懂、費解。如果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就可以有效、便捷地克服這些難點。例如教學中所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音樂資料、風土人情和歷史畫面,只有利用錄像、視頻等才能充分表現出各種作品所要展示的內涵,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思緒翩翩。這樣,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更能讓學生進一步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樂的真諦。
研究表明:人們在學習時,通過視覺獲得知識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觸覺占1.5%;味覺占1%,可以看出視覺和聽覺在學習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使用視覺媒體,注意力的比率為81.7%;使用聽覺媒體的注意力為54.6%,前者比后者高得多;記憶力比率方面,同樣學習,純聽覺能記住60%、純視覺能記住70%、視聽并用能記住90%。可見,運用視聽結合的多媒體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音樂教學中,由于音樂是一種以音響為素材并通過聽覺訴諸感情的藝術,如能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中的視、聽結合法滲透教學,創設音樂情景,發揮視聽通感的作用,使音樂課堂上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以景激情,以聲傳情,情、景、聲融為一體,激活學生的審美情趣,用形象信息和抽象信息等,和諧刺激大腦,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中,會更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去感知、體驗音樂作品的真正內涵。這樣,就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例如在《小小音樂會》中,老師可以把學生分成樂隊、合唱隊、舞蹈隊三部分,分別學習各種打擊樂器的伴奏節奏,與屏幕上的小動物一起聯歡,用快樂的歌聲、優美的舞蹈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通過多媒體畫面,通過舞蹈、合唱和打擊樂伴奏的形式,演唱自創歌曲,讓學生感受創作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可見,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能有效地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綜合利用視覺、聽覺等多種分析器進行學習,從而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學生年齡小,天真活潑,只要善于運用多媒體,就能更好地發展培養學生的豐富想像力。,在教學中小學生的想像是通過表象來展開的,把一系列有關表象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幅新形象的圖景,形成新的想像,多媒體提供的信息量大,范圍廣,在教學中可以多角度提供聲、像、圖、文,使學生能利用多種感知手段獲得表象,在創作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將相應的圖像及變化過程展示給學生觀看,從而使理論的、枯燥的語言與具體表象有機結合,必然會加強想象力的發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媒體信息的迅速轉化下,促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引發積極的思維。
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消除了學校和社會的界限,擴大了教學信息的傳遞范圍,節省了師資,大大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學生通過廣播電視、電腦網絡等途徑,可收看或收聽高質量的“音樂會”等。這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對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形象思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都產生巨大的作用。
在音樂教學中,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為學生創造出生動的教學情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由于現代化教學媒體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確運用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分清是非,辨別美丑,培養道德情感和意志。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音樂教師應合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視聽結合、聲像一體、資源豐富等優點,為教學服務。
1.具有實用性:音樂教學的電教媒體主要作用在于:創設情景、展現事實、呈現過程、設疑思辨。選擇時,一方面從教學大綱的要求出發,避免盲目、流于形式,造成音樂整體教學雜亂無章,主題不分明。另一方面從教學對象即學生的實際出發,所選媒體要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這樣的多媒體,在教學上才有實用價值。
2.具有正確性:所設計和選擇的音樂教學媒體,要緊扣教學內容,它所傳輸的信息,在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上必須是準確的、無差錯的。
3.具有美觀性:美觀,即形式上美觀。美是人的情感需要的高層感受。我們在教學中利用的媒體必須畫面層次清晰、構圖美觀、布局合理、色彩鮮艷、聲音清晰,音量適中,無疑會使學生在視覺上、聽覺上產生舒適感和愉悅感。因此,媒體的畫面構圖要清晰勻稱,簡單明了,形象生動,色彩逼真,聲畫同步,配合得當。讓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自始至終都處于美的享受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4.具有創新性:在表現手段的設計上,不能單純模仿,要有所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教學手段富有新意不落俗套。要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媒體,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去吸引和感染學生。
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要熟練掌握和運用必備的教具來參與整體教學,熟練使用制作音樂軟件、電腦、投影等多媒體設備等等。我們應不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能力,順應時代的發展,趕上科技進步的步伐,迎接新世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