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教師進修學校 云南大理 671000)
當前“校本研修”、“校本培訓”等已經成為教師繼續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基于學校的各類培訓,怎樣轉化為教師的專業能力,怎樣滿足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需要,在筆者看來都要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踐,用研究的方法加以落實。
校本研究是以學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簡稱,它是指以學校自身條件為基礎,以學校校長、教師為主力軍,針對學校教育教學現實存在的問題而開展的有計劃的研究活動。這種活動既是一種以改善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師生的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探索活動,又是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以學校的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的教育研究活動,它是“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一種以學校為本位的教學研究,是教師專業持續不斷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長足發展的內在機制和根本途徑。[1]
可是,當前中小學校本教研存在著三大困境:一是重視程度不夠,年級組強勢而教研組弱勢,跨年級的教研組在學校管理體系中存在溝通障礙,管理效率低。二是校本教研缺乏實證基礎,完整的、利用數據支撐的教研屬于少數,學校教研組長或教研員有效的組織教研活動的常規尚未形成。三是教研組活動呈現碎片化、無序化,教師教研積極性較低,缺乏統一的主題引領和對于學校長遠規劃的貢獻力。[2]
那么,校本教研如何有效實施呢?筆者的經驗和體會是強調和落實“六個注重”。
有效的校本教研需要形成學校教科處(或教研處)——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組成的三級校本教研網絡,保證校內外教科研信息流的暢通運行。學校教科處(或教研處):是學校行政制訂重大教育教學政策的參謀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工作的先鋒隊,是教學的服務中心。其職責是:負責開展常規性校本教研,也叫管理型教研。按照常規要求,以統一教學的內容、進度、時間,統一難易程度以及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交流和教學內容處理等為主要內容,保障教學的正常開展。教材及其所實現的目標是教研的主線,要研究學校教學上的重大問題并幫助校長決策,領導教研組進行教學研究和實驗并為學校教學改革提出設想和方案,評選學校的優質課和優秀論文等,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是文本式的教案(或教學設計)和案例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方式以教科處為主。
教研組:負責提高性校本教研,又叫點評式教研。結合教學常規和教師培訓,根據教學需要,通過教研活動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保證,為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教學經歷和教學反思是研究活動的主線,教學敘事和教學論文是研究成果。活動方式以教研組為主,在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開展“課例研究式”活動,采取“說課——上課——課堂觀察——反思——總結——整合”的流程模式。
課題組:負責主題性校本教研,又叫研究性教研。對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急需解決的具體問題進行應用研究,突破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關鍵性問題,使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在緊密結合的基礎上有所突破,促進教師在教學領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開創教學的新局面。
校本教研要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為教育教學服務。這是學校教科研的生命線。要選擇實踐急需的、有理論指導的、能發揮優勢的和可操作的教育科研課題,從實際出發進行研究,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科學技術成分”
教研的群眾性,一方面指面要廣,把教科研全面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和管理工作的各個領域;另一方面是指參與的人數多。在教學第一線正是教師進行教科研的最好場所,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自覺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人人有基于“教學問題”、“教學設計”、“教學行動”、“教學反思”、“教學總結”等等的課題研究,為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辦學思想作出積極貢獻。[3]
校本教研的信息化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學校的現代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已經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校長應重視和創造條件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層次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推進和提高計算機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指導研究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質量。[4]
這是教育科研目標管理的要求,更是實際工作呼喚理論指導的迫切要求。因此,學以致用、邊學邊改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務。作為學校的校長和負責教學教研的職能部門要創造教師反思和交流的氛圍,推動校本教研成果的推廣,并且要把教師的教研活動和教研成果納入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一是設立定期不定期的“教師論壇”,可以是論文成果學習研討會形式,可以是板報專欄形式,也可以是校刊或簡報形式,為教師反思和交流提供條件;二是參與上級教科研部門評比活動和通過報刊發表教育論文,在更大范圍內交流推廣校本教研成果,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活動水平,提升學校“科研興校”的品位。
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本校”的事實和問題進行的,但是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內的力量。拒絕理論,就是拒絕進步,實踐就只能在低層次上重復。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基于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接收、整合和應用的教育和教學活動,基于網絡信息技術手段的合理使用的教育教學實踐,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教材處理、教學活動設計,等等,除了必須發揮學校和教師自身的主觀努力外,還要讓老師“走出去”觀摩、研討,更要把專家“請進來”培訓、輔導。
綜上所述,校本教研是學校和一線教育工作者開展教學研究的立足點和方向,是教學改革持續深化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根本途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然,校本教研涉及到的問題,不僅僅只是前面所談到的方面。而且,筆者的觀點和論述也帶有很多地方色彩和個人主觀色彩,片面甚至是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和專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