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孫耿街道辦事處中心幼兒園 山東 251402)
用心靈的鑰匙打開神奇的大門,美麗的情景出現了。與朋友在豐收的田野里蹦跳,與親人在金黃的秋天的田里散步。用記憶的鑰匙打開了美麗的童年,想起了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的春天。小花對我微笑,小鳥對我歡唱,小鳥把歡唱送給快樂的太陽,把蝴蝶放到花兒里跳舞。用追憶的鑰匙打開童年的門,看到花兒口渴,鳥兒渴得唱不出歌。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傾聽花開的聲音,我們能讀懂花兒的心思;傾聽溪水的歌聲,我們能讀懂山林的呼吸;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如魏書生所說"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所以只有通過傾聽,才能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真實想法、才能捕捉到來自幼兒的信息,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讓幼兒產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在幼兒園教學中,那么我們要如何去傾聽孩子呢,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我就從我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粗略的淺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有一天,我所教的幼兒班還在進行幼兒想象畫幼兒園活動,有一位孩子的媽媽來接他了,只見他拿著自己畫好的作品向媽媽炫耀:"媽媽,快看!這是我設計的娃娃!"可孩子媽媽并沒有表示認可或者表揚,而是說:"你設計的什么東西呀?看其他同學設計的多好!"孩子的臉一下子就變得不高興了。
幼兒所完成的一次成果或許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他那個年齡,他那個層次去看待,當我們這樣做了,便會從內心深處也和他一樣的感到一種成功后的激動與喜悅。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那份盼望得到表揚的急切心情。當孩子在我們老師面前展示他的成果時,我們要豎起大指拇給他肯定,給他贊揚,這樣就會給孩子一種潛在的動力。
孩子一出生便具有一種玩的天性,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得好,"游戲就是兒童的工作",所以我的教學往往是在游戲中進行的,這與我們成人不同,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學習得最好的時候,常常是靜靜地坐著傾聽的時候,比如聽老師講課或者自己看一本書。孩子卻不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心智活動或思維。他們只能通過對事物進行實際操作來學習,不管這些活動是搭積木、玩洋娃娃還是過家家。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本性,培養其興趣,吸引其注意力,順其所想,因材施教。我們教師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教師的角色是多樣化的,是孩子的傾聽者、觀察者,更是伙伴與向導。我們教師的眼里需要容納孩子的一舉一動,要成為一名“”研究者”,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行為意向,從而提高我們指導的有效性。
在現實生活中,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往往好勝心強,好表現自己。我們對幼兒的期望必須具有彈性且多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尊重和幼兒有關的每一件事。例如 我上常識課《小金魚》時,當我問到:“寶貝們想一想什么會在水里游”時,我的話還沒說完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知道是人在水里游。”很顯然他答錯了,但我不能直接說他錯了,我還是鼓勵他“再想一想,再說一次”,用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多想多說,而不能打斷、制止孩子的話語,并且靜靜的、認真的看著他,聽他說,讓他感受到你的眼神在默默的鼓勵他。
3-6歲是一個人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努力讓孩子在閱讀之前先愛上讀書的氣氛。所以我們在辦理創設了繪本閱讀吧,有計劃的定期投放一些繪本,并增設了靠墊、地毯是孩子們自由地在溫馨的環境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繪本進行閱讀。在這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幼兒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輕松愉快的語言運用和語言創造的空間。
感情交流是師生交往的基礎和動力。在聽的時候,老師的一個體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姿勢都會對幼兒產生巨大的鼓勵。當他們說的時候,老師要邊聽邊猜,邊聽邊幫助他們放松情緒,使他們產生想說的愿望,說出心里想說的。我們教師正是以欣賞、發展的目光看待幼兒,并協助他們解釋自己的看法。站在旁邊等一會兒,留出學習的空間,仔細地觀察幼兒在做什么,我們也透徹了解孩子。只有不斷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好地、平等地和孩子們做朋友,讓我們成為孩子們的引路人。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能否理解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能否把孩子看做和任何人一樣的個體,并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納孩子的個別差異,就必須真正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走進他們子的內心世界。我們要學會傾聽、善于傾聽,才能與孩子們共同成長。因為傾聽不僅僅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涵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我們好好拿好這把用愛與傾聽鑄成的鑰匙,走進童心世界,傾聽花開的聲音,與幼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