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崗區六約學校 廣東深圳 518116)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通過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教學信息的多媒體化--文字、圖像、圖形、聲音、視頻圖像、動畫等等,形象生動地展現各種相關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了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的面前,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
在教學方法上,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不拘一格的特點。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數學教學可以把多種教學方法,如直觀教學、啟發式教學、愉快教學和視聽強化教學等緊密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達到最優化的教學過程。[2]
在教學形式上,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在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同時,加上教師的精講與啟發,再結合學生的質疑、和討論,使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和仔細觀察,從而得出正確結論,改變了過去那種光靠教師“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3]
因特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這些知識庫和資源庫都是按照符合人類聯想思維特點的超文本結構組織起來的,因而特別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現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有助于培養學生通過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探索性思維的品質。
近年來,很多學校根據教育部"有關電化教育標準要求通知"的精神,小學基礎教育的任務和特點,以及教育改革和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動態,結合相關學校的實際,確定并堅持了硬件建設的三個原則:一是要有現代意識,充分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方向,把先進的技術引進學校。二是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重在設備的運用。三是合理運用原有的資源并不斷補充完善。
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教育信息化,我們根據“師資先行,培訓在前”的原理,有計劃、有重點、有層次地加強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可喜的是,隨著現在我市教師培訓工作的加強,廣大的教師基本掌握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
以前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之所以推動不起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自己掌握的資源不豐富。教師做一個課件,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搜集、加工資料。這客觀造成了教師寧愿采取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而不要現代信息技術。隨著網絡的發展,各地資料能在網絡上進行共享,從目前網絡發展來看,網絡上資料非常豐富,這為教師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大量的“原料”。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愉快的學習環境。
皮亞杰說:“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來容易做,而且減少疲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探索真理的一種精神力量,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厭學、苦學變為喜學、樂學,這必然激活和加速學生的認知活動。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課外科技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另一渠道。我抓住學生這種興趣,成立了信息技術實踐班,把實踐班按年級分為:網頁班、 幻燈片班、打字班,同學們都非常自覺地參加學習,由于是課外活動,沒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興趣班都是他們自愿參加的,因此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好,有些高年級的學生創作的網頁也真是太神奇,童真本色又具有創新意識,部分網頁作品還代表學校參加“慶祝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網頁大賽,獲得市、區、教育部門的好評。學生在這過程中也得到了提高。
1.要揚長避短。媒體雖然是靈活動的,可替代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長,變有其所短。總的來講,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固然有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常規媒體,其他常規媒體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多種媒體有機配合,"和平共處",共同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2.要以心理學、教學原理作為指導。教育是一個復雜的課堂,要求在教學中使用必須根據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來指導。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也一樣。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效果。
3.不可以機器代替教師。教學是一門藝術,媒體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教學中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緒相互感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良好的教學效果及對學生心理產生的正面效應,是任何形式的教學媒體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