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精轉
(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牛杜鎮第二初級中學校,山西 運城)
部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希望以統編語文教材,治一治“語文教學不讀書、讀書少的通病”。大概是出于這種考量,教材便有了“一減一加”:在課文數量上,每學期由30篇課文縮減為24篇;在“名著導讀”的篇目上,由原來每學期的2~3部,增加到現在的6部。其中必讀2部,自主選擇閱讀4部。此外,通過課文往課外延伸的還有幾部。
翻開七年級上冊教材,必讀的有魯迅《朝花夕拾》,吳承恩《西游記》;自主選讀的有孫犁《白洋淀紀事》、沈從文《湘行散記》、屠格涅夫《獵人筆記》、李汝珍《鏡花緣》等。教學中如何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閱讀這些名著呢?以我和學生共讀《朝花夕拾》一書,談談自己的一點做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指導學生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非常重要,有了計劃才有可能達到目標。
學生先翻看教材要求閱讀的書目,制訂一個學期的閱讀計劃。然后從圖書館借閱名著《朝花夕拾》,通過翻閱目錄,制定切合自己的這本書的閱讀計劃。
作為老師,我也詳細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朝花夕拾》以前讀過,但大多已經印象模糊。現在重讀,一定又有新的體會。作品中共10篇散文,我抽出時間兩個星期讀了兩遍,在書上做了旁批,并寫下近2萬字的講義。
今天,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子產品的碎片化閱讀沖擊了許多人靜心經典閱讀;追劇成風;大多數同學沒有耐心來讀經典作品了。怎樣激發學生閱讀《朝花夕拾》的興趣呢?
我和學生充分交流閱讀經典作品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明白閱讀經典作品對自己一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彩斑斕的童年,充滿好奇心的童年,它是我們人生亮麗的底色,永葆童心是每個人一生的主旋律。魯迅以文學家特有的敏銳捕捉到童年生活富有情趣的場景,其中的快樂、迷茫、美好的回憶,都會豐富我們每個人對童年的體驗。帶著自己的體驗去閱讀,你或許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從而豐富自己的感受。
閱讀名家經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許多人生問題,有利于文化積累。大家閱讀《五猖會》后,就會發現:文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問題,至今還在我們身邊出現,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所以經典作品所表現的社會人生具有長遠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閱讀這些作品,是為了我們更好地前行。
相信大家會戰勝心理上的困難。這本書寫于1926年6月至11月,閱讀時或許會有隔膜,這是時空變化或語言上的差異造成的。想著跨越隔膜后,就可以接觸大師的智慧精華,你就會有信心讀下去。
“如果魯迅先生生活在現在,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嗎?”我提出了這一問題,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愿意!因為他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名人。”“要想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我們可以先閱讀《魯迅傳記》。”通過閱讀,學生們對魯迅感興趣,從而對他的作品有興趣。
每周三閱讀課學生靜心閱讀作品。10篇散文的閱讀順序可以前后顛倒。自己先瀏覽目錄,對哪一篇文章的題目感興趣,就可以先讀哪一篇。完全可以“一見鐘情”,慢慢地,學生親近文本,走進文本。
利用班級微信群、黑板報鼓勵先進。每周五對一周的閱讀情況進行小結。學生提出閱讀中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對閱讀中善于提問、善于思考的同學我拍攝照片、編輯文字制作成美篇,分享在班級群,以提高學生閱讀經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各小組的推舉下,每周評出一個“經典閱讀之星”。對這些同學在黑板報中特別表揚。
經過初讀,學生對作品的大致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再結合以下專題再次閱讀探究,一定會柳暗花明。
專題一:魯迅的童年
《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都對魯迅的童年生活有所敘述,可以把這些內容聯系起來研讀思考,更全面地認識魯迅的成長經歷。
專題二: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
作品中,魯迅記敘了自己生命中出現的一些人物,這些人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選取你喜歡的一個人物,梳理文章中描述他的語句,分析其性格特點,學習、借鑒魯迅描寫人物的方法。
經過一個月時間閱讀經典,學生們完成了《朝花夕拾》的初讀、再讀。在班里舉行了開學以來第一次讀書交流會,共同分享閱讀體驗。
我和學生們都展出了閱讀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大家按照安排的順序,瀏覽了除自己外的每個同學的筆記,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有的同學邊看邊不由發出嘖嘖贊嘆聲。
同學們先圍繞“魯迅的童年”進行了交流。其中,劉××同學這樣說道:“雖然魯迅的童年有一些不愉快的事,但字里行間透露出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令人神往。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采摘野花野果。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回味無窮……”
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也給他的童年增添了許多趣味。我先談了自己喜歡的藤野先生。書中這樣寫道:“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畫。”從魯迅的這一段藤野先生的語言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的形象……
陳××、王××等同學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分析了長媽媽、范愛農、壽鏡吾老先生、衍太太這幾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第一次和學生共讀魯迅經典作品,或許存在這樣或那樣不足之處。但我相信,只要有目標、有方向,一步一步引領學生走近經典,讓學生喜歡閱讀經典,就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