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鋒
(烏魯木齊市第十一中學,新疆 烏魯木齊)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我們廣大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編輯歷史年表,發展時空觀念素養;通過開展史料研究,發展學生歷史實證素養;通過展開對歷史事件的討論,發展歷史理解和歷史解釋素養;通過進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發展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學生經過豐富多彩的教學之后,逐漸形成了唯物史觀,并對歷史知識產生了更為深入的認識。以下就根據具體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時空觀念是指學生能夠將歷史的時間與空間對接,養成基于歷史時空關系分析歷史的素養。在我們高中歷史教學的初期,我們要求學生在每篇歷史課文中找出重要的時間節點,之后在筆記本上標注時間,寫下時間節點的歷史事件摘要。學生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歷史學習后,紛紛總結出了大量的歷史時間節點。我們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歷史時間節點進行總結,并以歷史年表的形式整理出來。學生在總結之后,紛紛自己動手進行歷史年表的制作。隨著學生自制歷史年表的完成,學生對高中階段歷史時間與空間對接的路徑就更加便捷了,對他們的時空觀念素養的養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歷史實證素養是指學生利用歷史資料、歷史文物來分析歷史、驗證歷史的能力。學生具備了歷史實證素養就能夠掌握基本的史料研究方法,從而能夠根據歷史資料進行自主歷史研究。
高中歷史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其內容較為傾向概括化,單篇課文的涉及面較窄。對于單純基于教材的歷史學習,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我們為了豐富高中歷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搜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讓學生通過史料研究,發展歷史實證素養。例如,我們在《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一課中,為學生搜集了《明史》的相關節選內容,學生根據對《明史》相關內容的研究,去對應課文的知識點進行歷史實證,使他們能夠掌握基于史料的歷史研究方法,發展了歷史實證素養。
歷史理解是指學生將對歷史事物的理解,提升為理性認知與情感認知的素養。而歷史解釋是基于歷史理解之上,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批判的能力。學生具備了歷史理解與歷史解釋素養,使他們能夠更加理性地分析歷史事物,并作出客觀的評價,從而有效發展歷史學習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利用對歷史事件的討論,發展學生的歷史理解和歷史解釋素養。例如,我們在《太平天國運動》一課中,就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我們首先討論的問題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源是什么?”學生紛紛抒發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太平天國失敗的根源在于內部的分裂;有的學生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源在于領導者的腐化;有的學生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源在于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的鎮壓;有的學生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源在于缺乏先進的綱領。我們讓以上學生紛紛就自己的觀點結合史料進行歷史解釋,最后我們總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源還是他們缺乏先進的綱領,為學生明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真知。
歷史價值觀具體來說,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念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在對學生歷史價值觀的培養過程中,我們充分結合歷史人物,讓學生根據與該歷史人物相關的歷史事件,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用以發展學生的歷史價值觀。
例如,我們對曾國藩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依據曾國藩辦理教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倡導洋務運動促進了民族工業的起步等歷史事件進行了描述。最終經過對曾國藩的評價,有效發展了學生的歷史價值觀。
總而言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高中歷史教學的第一要務。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進行總結和反思,將更加符合歷史研究規律的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最新發展需要。我們的教學能夠為學生樹立基于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思維,讓學生在終身的發展過程中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