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莉莉
(漳州立人學校,福建 漳州)
社會是在不斷發展的,對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多,其中對人才的核心素養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核心素養的形成并不是在朝夕之間,而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從小就可以培養。什么是核心素養呢?當一個人很快適應社會發展的大環境,能不被社會的浪沙所淘汰。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方面的修養,這種核心的素養往往體現在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開放程度上,在語言的表達和學習能力都有很好的體現,將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并且可以舉一反三。這種內在的修養需要一個過程,而教育工作者需要在這個過程進行教育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實對知識的渴望是非常大的,學生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好奇心,尤其是在學習化學的時候,很多知識是能夠看懂的,因為之前有學習別的科目的經歷。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學習化學的道路上往往以取得高的成績為目的,學校也是以此為升學目的,填充式的教學,不斷讓學生每天做題,天天鞏固重點知識內容,將課堂安排得特別充實,老師再通過知識點重點梳理,以“咀嚼”的方式灌輸到學生的大腦中,這樣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求知欲達不到滿足。
學校往往開設化學這門課程時,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年紀,往往帶有許多的叛逆,很多時候渴望把自己當做成年人看待,但是對于這個年紀的學生,管教不會像以前那么嚴格,對周圍的事情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個性比較強,也具有很強的叛逆色彩,所以在這個時期的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要求認同感和存在感,但是通過自己的表現又發現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在核心素養滲透的過程中,學生往往缺乏自信,表現得非常膽怯和不自信。
在這個時期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學習方面比較緊張,很多學生希望參加到豐富的課外活動中來,促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他們會積極參加植樹、運動會、探望孤寡老人的活動中來,這些都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和公益色彩,但是由于自律能力比較低,在參加完這些活動之后,往往容易沉浸在活動的喜悅之中,很難收心學習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握好課程的總體目標和科學核心素養,將化學課的質量和目標進行實施,特別是對化學科目的學業質量標準進行評估,這是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依據。在化學教育方面,可以根據重點的教學任務進行教材的梳理和重點難點的激活,使得教材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實現教材的最有利價值。教師需要將化學的核心素養落實到各個段落的教學中去,采取分章節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設立情景講課方式,將生活融于教學,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意義。
教師在化學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多講解化學發展的歷史,培養學生科學的發展觀,在創造情景模擬教學時,避免空洞的說教,培養學生嚴謹、探索的精神。講求實事求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求真”“求變”的化學思想理論。例如,在學習化學方程式配平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幾種看法將化學方程式進行解析,然后讓學生知道化學方程式的來歷,最后進行解題思路的答疑。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把幾種看法都清晰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知道發展是一個從不完美到完美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初級到高級的過程,因此在分析問題的時候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和思路進行分析,在化學的學習中,需要教師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化學教學中,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將核心素養植入學生的腦海里,可以讓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學習,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發生的問題,主動進行學習和思考。許多化學課堂上的問題都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將化學課程與生活場景結合起來,把生活中的點滴融入化學教學中,通過概念和注釋來解釋生活中發生的化學現象,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需要學習能力的培養,更需要與生活進行結合,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加強,從新的品格出發,其中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的必要條件,教師也需要統籌兼顧課內外活動,優化教學設計,逐步落實、完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階段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