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特殊教育學校 江西贛州 342300)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借助數學課程的這些特征來挖掘學生的潛質,充分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個性。開放式教學模式具有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想要實現此點并不是簡單的,需要老師對開放式教學法進行深入與全面的探索,合理將之運用到教學各環節中,這樣才能取得令人驚喜的效果。鑒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的探索十分有必要。[1]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主體性是人最為明顯的特征,它具體表現為獨立自主性、自覺能動性及積極創造性。通過大量實踐發現,人的主體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有充分尊重、培養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時,課堂教學才會輕松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自主學習符合開放式教學的基本特點,開放式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將學生定位于知識的探索者、建構者與應用者的身份,而不再是被動接受與參與者知識者,充分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2]
開放式教學過程中雖然也需要注重結果,但是學習過程才是最應該關注的環節。實際開放式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總結、交流與討論,讓學生不斷感知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科學學習方法與技能,真正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感知知識的發展過程,逐漸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數學課程中每個知識點都和生活有密切的聯系,開放性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生活化原則,引導學生先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然后將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進行理論實踐的學習,讓其從熟悉的生活中自己發現、提問、分析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主動探索與學習欲望。
開放式教學法的實施離不開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僅憑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某項任務,需要通過團隊的力量和智慧合作來完成某項任務。因此,開放式教學法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時,需要老師設置相應學習活動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不斷感受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感,并且學會尊重、理解及傾聽他人的技巧,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開放式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需要老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個性及才能的機會,在探究知識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較多,標準也比較多。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表現出極強的發散性、求異性與批判性,并閃出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教學內容。
開放式教學法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首要的條件就是要建立起開放式的教學理念,徹底從傳統單一的教學理念走出來,意識到開放式教學的必要性。日常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樂學氛圍,讓學生進行輕松、快樂的學習。此種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供新穎建議,有助于優化老師的教學過程。此外,還能促使學生產生獨立思考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探究與思維能力,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推行的是過程性教學理念,比較注重讓學生通過感受、體驗與探索獲得知識,而想要實現此目的就必須要構建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總是站于講臺上不停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體驗和感受環節,開放式課堂氛圍與之完全不同,體現出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盡情的發揮想象力、發散思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與組織,參與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對其進行鼓勵與點撥,培養其創新意識與能力,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課堂氛圍,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上數學這么課程。
數學本就來自于生活,必將運用到生活中,所以這就需要老師開放課堂教學內容,讓課本中的數學演變成為生活中的數學,將理性的數學變為人文性較強的數學,讓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完“三角形面積”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去走入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尋找能夠計算的物體,如草垛、雨傘、三明治等。通過學生自己尋找計算面積的內容之后,能真正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善用數學思維來認識與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布置作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促使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所以需要從傳統的書面作業中走出來,給學生布置靈活多樣的作業。比如在學習完“平均分”相關內容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操作性作業,將一堆蘋果分為5大份,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更為透徹的理解其概念及明確知識能運用的場所;或者讓學生調查所住小區養寵物的戶數,計算小區養寵物的平均值;或布置合作性作業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作業觀,
開放式評價不能夠再停留于傳統的成績評價標準中,而是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如表達情況、思考情況、提問情況、動手情況等,開放性的評價能真實對學生多角度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有助于學生創新思想、意識及個性的發展。開放性評價過程中不妨將考試分為口試、筆試、實踐與綜合筆試四個環節,并將考試時間分散開,真正意義上發揮開放性評價的作用。
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倡導以生為本,以生的發展為核心,所以開放性教學法被頻繁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但老師需要始終明確一點,開放式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提升教與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