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泰安學校 161500)
作為一個教學工作者來說,“高效課堂”是每個人所追求的,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已辛勤培育的每一朵小花會結出豐碩的果。然而常常事與愿違,常常我們聲嘶力竭、拼命的上完一節課收獲甚微,課堂效果不好,學生沒有達到預設目標,可以這么形象的說,我們做的飯菜沒有喂飽、喂好學生。課堂效率不高,成為了很多教師的困惑。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我認為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的教學對象,即我們的學生,他們的階段特點、個性差異,一句話也就是他們的實際需求。有些老師上課前把教材備得很足,教材、課標了然于心,而惟獨忘了備學生,結果一節課下來成了一個人的表演,課堂死氣沉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好教材的同時,也要備好學生,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對學生來說每一節課都是一頓即豐盛可口又營養豐富的飯菜。
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可分為認知上的需求與情感上的需求。學生在認知的需求上表現為: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從認識的膚淺到認識的深入等。而情感上則表現為:由喜歡到不喜歡,由沒有興趣到感興趣,由理解的淺層到情感上的升華等。教師要研究這一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經驗和心理成熟程度等角度出發,結合教材分析及課標要求來確定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方法和過程。
為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可以采取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了解學生的發展特點、心理特征等為教學提供一定的依據,具體操作如下:
首先,問卷調查與個人談話想結合。問卷法可以設計知識與技能兩大方面的題型來考查學生這兩方面的層次水平,這種方法獲得的信息更為客觀和普遍,可以分析出很多共性的問題。而個人談話則針對個體的差異,關注個人的發展需求,獲得的信息更為深入與具體。
其次,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關注學生,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再有,分析學生作業。從學生的作業中反映出共性的與個性的問題,進而在以后的教學中查缺補漏,進而在課堂上有的放矢。
在了解了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如何進行教學才會提高課堂效率呢?
記得有一位老教育家說過“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感,就成了無水的池。”情感需求是學生一種心理的需求,從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對關愛的渴求,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關注,孩子也不例外,但這種“關注”并不是冷眼相對、觀察審視,而是一種關心、一種贊許、一種信任。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眼神多一些鼓勵,言語中多一些認可,這樣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成長與進步,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愛。
愛似水,無形,易泛濫;而恰當的激勵機制則會使課堂更為有序、有效的進行。適當的激勵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及探索新知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句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驅力。在教學中注重建立激勵機制。
如:
1.言語評價與肢體評價,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親合力與自身的存在的價值意義;
2.可以給學生一些有形的獎勵,例如評分制度,可以為階段表現突出者、課堂上表現積極者和進步的學生等給予恰當的獎勵分數,累積一定量后發小獎狀,貼小紅花或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3.學會運用形成性評價更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形成性評價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有時可以放大學生的學習成果,如學生互相測評,學生在學習成果的展示中獲得尊重與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韓愈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道,授業”并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發展需求,即便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也已即將成為歷史,時代呼吁需要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而不是一個書呆子。
葉圣陶說過:“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于受之謂也。”新課標也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已變為“主導”地位,教師變必須視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以“教”為重心轉移到以“學”為中心上來,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上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學與討論的時間。教師要變講師為導師,注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自覺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的課堂。
1.多媒體運用大大提高了教學容量,這種傳遞功能比教師的傳遞信息的功能強大的多,滿足學生探索知識與世界的欲望。
2.豐富的畫面、視頻、文字等視聽信息,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而且比教師單純用語言表達更易使學生理解、接受,進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能培養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悅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的教育必然能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打造高效課堂,讓課堂煥發無盡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