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峪耳崖鎮中心校 河北承德 067601)
小學語文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也是后期語文學習的關鍵所在。對任課老師來說,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取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文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經驗,通過幾個較為典型的課本案例分析與反思,提出了開放式教學、視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潛力、個性化設計、加強培養教師的特色教學、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等多種策略。[1]
小學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語言表達能力,而老師的教學目標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學生,需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開發他們的語言表達潛能。為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做到有一定的創新,花費時間在語言的感受、語言的審美上。而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是基礎,渲染課堂氣氛是關鍵。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個相對輕松的課堂環境下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會刻意地去隱瞞,也不會去抄襲他人的結論。如在《四個太陽》一課的解說中就很好地運用這些方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這篇文章充滿童趣,全篇都閃耀著作者的智慧,用顏色的不同表示一年四季,因此,在講解上要下一份工夫。通過下面的具體步驟達到了這一目的。[2]
1.運用比較童真的語言進行教學,并采用了多種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實現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在上課之前利用投影儀播放了一段兒童音樂,在老師肯定的目光下,學生很快就投入到了新課文的學習當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選擇為主,通過不同的側重點去引導學生理解、分析整篇文章,使得師生充分融合在一起。
2.文章中是利用四個不同的顏色表示春夏秋冬,那么在講解時,就可以在投影儀上根據進度不時轉換圖片。如夏天就是大太陽配上煩躁的音樂,春天就是綠色的太陽配上小橋流水的音樂。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方法將場景呈現在學生面前,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后面的分析做鋪墊。[3]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充當組織者、引導者、欣賞者以及開發者,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不干擾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由地交流、討論、質疑等。其次,就是注意控制課堂的開放程度,這不是說一味放任學生,而是對課本的開放、對學生討論的開放,總體上是鼓勵多樣化教學。最主要的就是學生對課本的不同體會與感受。如講解《扁鵲治病》一課時,在學完這篇文章之后,老師要求學生都來說說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看法,有什么樣的收獲,此時學生積極響應,紛紛舉手。
學生甲:我很明確的一點就是,扁鵲的醫術的確很高超,不用高科技就可以檢查出病情,比現在的醫學水平還要高。
學生乙:蔡桓公太驕傲了,根本不聽取他人的意見,這就是在告訴我們,要虛心接受他人的正確建議,及時作出判斷。
學生丙:我和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我就覺得扁鵲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就不應該跑到秦國去,醫生就是為了救人的性命。雖然說蔡桓公命不久矣,但是還是應該進行治療,延長他的生命。
聽到丙同學這樣的觀點,班上立即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有些同學紛紛站起來,跑到周圍的同學身邊竊竊私語,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就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實現了開放式的教學,體現出了各自的性格特點。之后老師對這些觀點進行總結,表揚了同學們積極發言,為這節課的課堂教學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講解文章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一些個性化的設計,這樣做既符合學生的性格,同時又可以使得每個學生都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注重不同學生的不同體驗,充分理解文章的不同細節。同時,還要利用文章的熏陶、啟發、陶冶作用,通過講解文章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教育和啟蒙,告訴他們一些基本的關于人與自然的道理,一舉兩得。如《“紅領巾”真好》是一篇關于鳥類的文章,是要告訴小學生保護鳥類的知識,在講解時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流程:
1.引入新課:老師:小鳥是大家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吧,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喜歡什么鳥類?知道哪些呢?一起進行交流吧。
2.課前準備:老師播放了一些保護鳥類宣傳片、鳥類圖片,并提示學生看到這些圖片都有些什么感受。
3.提出問題,進入課本:老師提示學生是誰在贊美少先隊員?為什么要贊美呢?大家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課本的學習中去。
4.分角色朗讀:選取學生代表分飾文章中不同的角色,如何運用誦讀技巧表達出鳥類、少先隊員的心理變化?
5.課后拓展:課堂結束后,提示大家,如何做好鳥類的保護工作?
這樣有計劃地進行教材講解,除了可以讓學生的思緒更有條理,對課本的內容更加深刻之外,還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鳥類的可貴。讓他們認識到,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每個人都應該像課本中的“紅領巾”一樣,永遠地愛護它們。
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對自己教學方法的不斷反省和思考,然后,在發現問題的同時改進不足,這樣才能在開闊教師自身眼界以及知識面的基礎上,利用創新化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中的活躍度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促使學生知識面的豐富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新時代新時期的教育改革中,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已經迫在眉睫。只有教師具有個性化區別,才會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個性化的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不僅需要老師提升自身個性化的專業素養,還需要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師生共同進步、努力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個性化特點的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