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實驗小學 江西贛州 342300)
童話利用多種手段來塑造形象,語言生動,情節曲折。隨著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童話也開始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并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童話內容,而通過大量實際的童話教學,筆者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1]。
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當中,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生在學習能力上以及接受能力上都較強。而小學生也是接受童話教育最重要的時期,小學語文童話對與處于小學的學生來說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老師對學生的童話教學在形式上往往過于簡單,對童話本身沒有進行深層次的研究。除此之外,在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在閱讀童話時存在較大的偏差。相對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老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對學生的閱讀教學還是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在某種層次上處于小學的學生在閱讀能力上是有限的,自身的基礎知識不牢靠,自然在閱讀上也沒有大的建樹。作為教師,在整體上思想較為成熟,所以在童話幻想上與學生相比會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會出現不能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以及在教學內容上過于簡單。
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當中,童話作品相對來說都有較強的故事性,在人物的運用上一般使用夸張的手法,所以受到廣大學生的熱愛。在實際教學當中,老師經常會讓學生對童話人物進行扮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實踐證明,如果運用得到確實會帶來良好的效果,給學生的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但如果運用不得當也會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發展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當中,大多數的老師注重形式上的表演化,而沒有研究文章內容內在的實質。對于文章內容沒有進行深刻的剖析進急于讓學生進行表演,這種教學方法雖然使課堂氛圍不再枯燥,但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在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是一篇較為優秀的童話,受到許多學生的喜愛,在當今教材當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講述了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對天的認識進行討論,最后得到一個真理,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對待事物應該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只有這樣才能看的更加全面。在實際教學當中老師在授課時就會引用這個實例進行教學,讓學生到臺前進行表演,針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對話,但是有時學生在當中還會夾雜一些與文章無關緊要的內容,常常導致在課堂上學生哄堂大笑的效果。在形式上過于表演化將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童話故事情節性強,敘述語言優美形象,對話描寫生動而富有個性,很適宜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在學生充分了解童話內容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先把故事改編成課本劇,課后進行排練,再組織學生表演。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還能深入體會作品的內在含義,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實際童話教學當中,老師的教學素養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都是以老師為主體,在教學上以老師在臺前授課為主,學生將老師講述的重點內容進行記憶。在教學當中,老師只根據自身的能力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在整個教學當中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沒有真正的參與到課堂當中來。因此,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老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多讀相關的書籍,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接受能力進行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復述也是基本語文技能之一,對學生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強化記憶;也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2]。因此,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復述形式來強化學習效果,使其在語言復述中加深理解,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教學童話《狐貍和烏鴉》后,語文教師可利用問題來誘導學生自主復述,比如聽了狐貍的話,烏鴉為何在最初時默不做聲,但在后面烏鴉又唱起歌?狐貍想了什么辦法騙走烏鴉嘴里中的肉?接著,教師可指導孩子們對文中的一些重點字詞、語句加以復述,尤其是狐貍與烏鴉的三次對話中,有關狐貍與烏鴉的語言、神態與動作的語句,譬如“眼珠一轉”、“搖著尾巴”、“賠著笑臉”、 “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聽”等來敘述故事情節的發展。
童話創作離不開想像,讓學生多讀童話作品,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嘗試編寫故事,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教學《丑小鴨》一文時,一位教師充分利用文本,設計了兩個想像寫作練習,要求學生通過對故事的解讀,進行角色的換位,用樸實的語言寫出他們內心的感悟。一是在丑小鴨被迫離家出走時,給家人寫一封告別信。二是在丑小鴨變成天鵝之后,讓學生寫一封報喜信。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當中,童話本身區別于其它的文化藝術形式。在童話教學當中,老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實質性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高學生會思維能力[3]。在教學形式當中,老師應該個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進行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