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王家河小學 414000)
故事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與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教材等相契合。可以讓學生在故事情節中掌握語文知識,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新課標中要求低年級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閱讀簡單的故事,明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魯班造傘》這篇課文,本身就是改寫的一篇故事,這類文章教學時都可以合理運用故事教學法,選擇以故事導入的方法。
老師:同學們,下雨天我們都要帶什么呢?
學生:雨傘。
老師:好,那同學們知道雨傘是誰發明的嗎?
學生:不知道!
老師:那你們知道魯班嗎?
學生:知道,魯班是個木匠(發明家)等。
老師:老師先給你們講一個魯班造鋸的故事(簡單講一下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你們知道魯班為什么要造傘、他是怎么造傘的呢?請大家將書翻到xx頁。
通過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借助問題引出教學主題。
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啟蒙階段,口語交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開口、大膽說話并認真聽話,養成落落大方等的良好交際習慣。引入故事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開口,培養學生基本習慣。
如《小兔運南瓜》,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思考如何幫助小兔子將南瓜運送回家?要求學生編故事,包括時間、地點、任務、過程及結果。送樣的教學通過故事給學生設置一個懸念,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究竟小兔是如何把南瓜運回家的?一方面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一方面考察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萬一哪天學生就遇到了類似的事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考。故事是環環相扣的,《小兔運南瓜》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空缺的運南瓜的經過也是一個個小故事,每個學生的想法不一樣,有多少種想法產生,就有多少個故事誕生。故事教學法在口語交際中的運用,不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神話故事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本身具有極強的想象力與色彩。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與欣賞神話故事,有助于引導學生了解與掌握歷史發展進程及各民族的文化特點,積累文學藝術修養與文化底蘊。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有關神話故事的文章時,一定要帶領學生理順故事發展的情境,然后進行多次朗讀,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局,明細神話故事的意境,要求其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對整個神話故事的發展過程進行復述在現,達到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事物的想象力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一定要理順故事發展的層次,按照故事的發展、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一個順序對文章進行總結,一起找出每段文字的中心語,明確每段文字的大意,留意文中孫悟空三次借芭蕉扇的轉折點,并注意對學生進行畫面重述,仔細感受神話故事本身所特有的神奇魅力,從而把握文章重點,帶動學生主動用自身語言對整個故事進行復述,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對事物想象力。
語文科目學習的一大特點就是實踐性強,學生通過學習領悟作者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中語言的表達特點。在學完之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對文中學到的知識點進行實踐,這樣有助于學生將學到的語言知識內化,幫助學生情感進行升華。同時,引入故事教學法,也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避免出現課堂枯燥的情況。
例如,在《葡萄溝》一文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利用多媒體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秋季葡萄溝的美麗景色,并適當為學生補充一些葡萄溝相關的課外知識,如風土民情等方面的故事,然后向學生提問:看了這么多與葡萄溝相關的美景,你們有沒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如過讓你用自己的方式將這美好的景色保留下來,你會以什么方式,怎樣做呢?這時,學生就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發散思維,有愛寫詩或散文的學生會寫一段隨筆來歌頌美麗的葡萄溝;而喜愛表演的學生想將葡萄溝鄉親們面對豐收時的喜悅編成一段舞蹈表演出來;而愛畫畫的學生則想用自己的畫筆將葡萄溝的美景永遠保留下來等等,聽完學生們的想法和建議后,教師可以給他們留出適當的時間進行準備,教師按照學生們自己的方案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使他們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個性的表達。
綜上所述,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學充分考慮各方面情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