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國家科技進步、服務社會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高校科研規模及科研隊伍的不斷擴大,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團隊變得尤為重要,他們的工作涉及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具體包括學校科研活動的組織協調、資源整合、科研方向引導、科研政策制定、科研項目管理監督、科研目標實現等,他們的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學校科研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產出能力。
1.管理體制不清晰。在校院兩級管理模式下,高校科研管理隊伍由校級、院級科研管理人員構成。校級主要負責全校科研管理工作,除了部分“雙肩挑”領導外,其余均為專職管理人員。院級主要負責學院科研管理工作,一般由分管科研的副院長和科研干事組成,其中科研副院長負責學院整體科研工作,科研干事負責具體執行,而科研干事大多為兼職,他們還承擔了很多其他業務,對接學校很多部門。在這種體制下,院級科研管理人員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他們工作繁忙,基本上只起“二傳手”的作用,主要工作就是轉發工作通知、匯總收集項目材料等,缺乏責任心、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
2.培訓體系不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知識面廣、學科多、任務重,要求科研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背景知識、科研管理知識、財務制度知識、保密要點知識、合同管理知識、科研系統使用知識等。而新員工入職后,基本采用邊做邊學的方式進行積累,缺乏完善的培訓體系。這就導致高校科研管理隊伍管理知識和技能薄弱、職業化程度不高、專業化水平低,很難為科研活動提供高質量服務。
3.學習平臺不系統。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政策性比較強,科研管理人員需掌握從編制科研發展規劃到制度制定、從項目申報到驗收、從經費預算到決算、從成果鑒定到獎勵申報、從平臺立項到評估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結合科研管理工作的時效性,科研管理人員往往處于疲于奔命的工作狀態,忙于事務性工作,沒有系統的學習,缺乏對學科領域前沿知識的了解,缺少對相關政策方針的學習,無法深入理解制度文件,難以領會所做工作的深層意義,無法為科研人員提供高層次服務。
4.激勵機制不健全。高校科研管理隊伍經常加班,他們的服務對象是學校的科研教師和學生,與學校有工作交叉的行政部門比較少,科研管理人員在職稱評審、職務晉升時是劣勢人群。高校普遍認為科研亮點工作由科研人員產生,科研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得不到肯定。科研管理人員的待遇機制、績效考核機制不健全,使得科研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事業心不強,阻礙了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
1.全局規劃能力。高校科研管理人員應全面熟悉學校科研發展戰略目標,了解學校中長期科研發展規劃,熟記學校研究領域、科研方向、科研團隊等,在專家推薦、指南篩選、計劃制定、團隊選配等方面具備全局規劃能力。
2.協調管理能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涉及各級科研管理部門、校內相關職能部門、科研人員,科研管理人員在其中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如何將上級部門下達的工作和任務與學校科研實際相結合,聯系校內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服務科研活動,將科研人員的成果和訴求反饋給上級部門,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協調管理能力。
3.專業指導能力。高校科研管理人員是基于管理開展服務工作的,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法律、經濟知識,能全面掌握國家及學校出臺的包括項目、財務、設備、合同、招投標、保密、成果轉化、內控等各項規章制度,能為科研人員進行精確解讀、專業指導。
4.開拓創新能力。科學研究是在創新中進步、發展的,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創新管理理念、體制機制,高校科研管理人員只有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融入工作中,成為科技創新的倡導者,不斷提出有價值的新設想、新目標,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與科研人員的創新實踐融為一體,適應科技創新的需要,保持科研管理與科學技術同步發展。
單純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隊伍具備很強的事業心、責任感是不夠的,還應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培訓、評價體系,促進高校科研管理隊伍的能力提升。
1.改革管理體制,完善校院兩級協同管理機制。在校院兩級管理模式下,結合學院自主管理與學校宏觀管理,校級科研管理部門應充分簡政放權,將過程類審批權下放給學院,界定清楚各自職責,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決策、執行、監督體系,形成職責明確、決策科學、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運行機制。校級科研管理人員主要負責頂層規劃,組織編制學校科研發展規劃和年度科研計劃,制訂和實施學校科研工作的各項管理政策。院級科研管理人員負責具體實施,增加院級科研管理隊伍規模,在學院配置專職的科研管理人員,成立獨立的科研管理辦公室,把科研管理隊伍建設與學院科研發展協調考慮。
2.強化培訓體系,增強科研管理隊伍思想意識。高校應建立完整的崗前培訓體系,對新入職的科研管理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使其能完全適應科研管理工作。通過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訓,使其擁有對黨絕對忠誠的品格、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以及廉潔自律的道德情操;通過政策制度方面的培訓,使其熟悉學校工作紀律、保密常識、財務制度、合同規定等;通過業務技能方面的培訓,使其掌握學校各類信息系統使用、各種文本流轉章程,了解學校科研規劃、科研方向、科研團隊和科研平臺。
3.打造學習平臺,提高科研管理隊伍工作能力。高校應豐富科研管理人員學習方式,培養其與時俱進的意識和開拓創新的精神,熟練掌握國家最新科研導向、政策文件、現代化管理技術和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通過科室間、校院間、職能部門間輪崗工作,使其對科研過程的各個環節的工作要領及具體細節有全方位的了解;通過到上級主管部門、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部門掛職、借調,使其了解最新的國家政策、科技應用前景;通過參加交流會議、技能培訓會議、管理知識講座等,使其學習不同的管理技能。此外,還可讓科研管理人員多參加新媒體方面的學習,使其熟練掌握辦公自動化方面的知識,包括微信、計算機檢索、多媒體技術、遠程傳播等新技術的使用方法,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4.完善評價機制,提升科研管理隊伍工作熱情。高校科研管理隊伍工作強度比較大,要想長期保持他們的工作熱情,應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對于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的人員,主動為其創造條件,鼓勵其提升學歷層次;對于領導力強、業務素質較高的人員,應擇優提拔,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對于愿意長期在科研管理崗位工作的人員,應結合人事管理政策,綜合考慮其工作實績,通過職級、非領導職務晉升等渠道解決其發展的后顧之憂。還可通過定量與定性結合的考核方法,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各項工作進行科學的評估和評價,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為建立一支精銳的科研管理隊伍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