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國發〔2017〕4號)明確提出:“要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設課程教學與應用服務有機結合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資源庫”。因此,如何發揮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平臺,改變目前高職教學模式中存在的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現象,打造受學生歡迎的“3D”微課教學資源庫勢在必行。
目前在高職汽車類實訓教學中存在如教師在實訓車輛上進行示范操作,受場地所限,無法確保所有學生都看得到;課堂教學必須在規定的授課時間、場地進行,缺少便于自主學習、移動學習的微課資源;課程教學資源主要以文字、課件為主,不利于學生對汽車電路圖識讀能力和汽車電路故障診斷能力的學習等明顯的不足。
“3D”在汽車故障診斷教學中的內涵是:圖(Diagram),即電路原理圖。汽車電路原理圖是利用圖形符號和文字符號,表示汽車電路構成,連接關系和工作原理,而不考慮其實際安裝位置的一種簡圖。數據流(Date flow),汽車數據流是指電子控制單元(ECU)與傳感器和執行器交流的數據參數通過診斷接口,由專用診斷儀讀取的數據,且隨時間和工況而變化。汽車數據流真實反映了各傳感器和執行器的工作電壓和狀態。驅動測試(Drive test),診斷儀解碼器連接車輛以后用解碼器輸入信號,控制執行器,如果執行器工作說明執行器的部件、線路、ECU輸出正常。“3D”內涵正好對應汽車綜合故障診斷實訓課程中的診斷思路、診斷方法、診斷技巧的核心培養目標。基于這種思路,筆者就“3D”系列微課教學資源庫在高職汽車故障診斷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做了有益的嘗試。
1.確定課程教學主題。學生在“汽車綜合故障診斷實訓”教學任務中,通過對電路原理進行分析,查詢維修手冊、結合魚刺圖和故障樹分析法,通過對數據分析和進行驅動測試、參考故障診斷流程圖、使用診斷設備完成汽車典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掌握汽車故障診斷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2.進行微課教學設計。①內容設計。根據湖南省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抽考標準,調研4S店工作任務派工單,遵循學生以后做什么事學什么知識,且能夠舉一反三的原則。在汽車發動機電控、車身、安全、ABS、空調系統設計典型工作任務。分別為:發動機故障指示燈、起動機、燃油泵、發動機轉速信號、發動機噴油、發動機點火、前照燈、倒車燈、擋風玻璃刮水器、電動車窗、遙控器、ABS、壓縮機故障診斷與排除。②教學策略設計。對電路原理圖采用講授法、對數據流分析和驅動測試采用演示法、對正常數據流與不正常數據流的對比采用實驗法。
3.制作微課教學課件。將電路原理圖上傳網絡,并生成二維碼,在PPT中嵌入二維碼,以便讀者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即時下載查看。其次,在PPT中使用動畫功能,部件的操作可設置動畫演示,在電路圖中線路上可設置線條,將導線設置“擦除”動畫,在效果選擇中“自底側”或“自頂側”等方向,再將每條線路設置出現時間,將難以理解的電路原理圖細化成電路通電邏輯的演示圖,并輔以文字說明。再次,制作微課片頭和片尾PPT,體現校名、課程名、姓名、交流方式,以進行知識產權說明。
4.撰寫微課拍攝腳本。所謂謀定而后動,針對微課組成的分鏡頭,構思拍攝方式、畫面內容、解說詞、背景音樂、時間長度、轉場方式、燈光等。如“3D”系列微課不適合于遠景拍攝,對KT660操作界面進行采集時適合近距離拍攝,操作車輛儀表臺總成時適合45°側臉特定。進行發動機艙、儀表臺、底盤作業時打上燈光,畫面才清晰。轉場設計時,打開發動機引擎蓋后使用“百葉窗”方式切換下一畫面;行駛時輪胎旋轉后使用“滾輪”方式切換下一畫面;打開車門后使用“拉伸”方式切換下一畫面,體現汽車文化,畫面過度流暢。采集發動機抖動的聲音、轉向燈一個燈泡損壞另2個燈泡工作頻率加快的聲音作為背景。在數據流分析時,用正常數據流與不正常數據流進行對比分析。
5.拍攝與錄制微課視頻。對于電路圖分析、片頭、片尾,使用Camtasia Studio 8(屏幕錄制/錄像軟件)對電路圖分析PPT進行屏幕內錄。對數據流的讀取方法和動態變化,故障數據流對比,驅動測試的操作方法,驅動測試的操作結果,使用像素清晰的攝像機進行拍攝。校內校企合作項目基地對外車輛維修,進行拍攝,案例真實,為微課程積累素材。平時實訓教學環節中,積累學生操作視頻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不規范、不正確的操作對新學者能起到告誡作用,有利于知識梳理。
6.編輯處理微課視頻。使用Camtasia Studio 9對微課視頻進行后期加工,是將學習資源進行藝術處理。主要有視頻修剪、轉場設計、插入片頭片尾、主題、重點內容進行標注、配音。編輯完成后,生成視頻文件,并保存項目文件(*.camproj),以備優化。
7.制作微課配套資源。在汽車故障診斷教學中,在“3D”系列微課教學的基礎上,輔以電路圖、位置圖、搭鐵視圖、電中心標識圖、端視圖、魚刺分析圖、診斷流程圖、實訓工單、理論測試題庫教學資源,有利于課程教學。
1.課程推廣平臺。使用世界大學城(http://www.worlduc.com)課堂魔方搭建本課程,使用格式工廠將“3D”系列微課轉換成FLV格式,電路原理圖、位置圖、端視圖生成圖片格式,魚刺分析圖、診斷流程圖轉換成SWF格式,上傳配套教學資源。屬性設置為“開放”,共享微課資源。對單個教學資源進行預覽與修改,并將鏈接生成二維碼,課堂上利用二維碼推送,形成移動式學習。
2.作業考試系統。理論測試題通過世界大學城作業考試工具中考試系統進行導入,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主觀題共6種題型。考試系統可設置測試用戶和時間,實訓教學前將學生分班級管理,便于理論測試題的發布、檢查與成績統計。
3.師生交流互動。在世界大學城建立交流論壇,與學生進行溝通,解決疑難問題,有利于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構建和諧、互動、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行教學反思,進一步提高微課開發與應用水平。
4.課程評價機制。在傳統課程評價機制下衍生評價模式,以“知識+技能+態度”為原則,健全課程評價機制。平時表現評價包括考勤、紀律、課前知識預習量、課后理論測試、6素養。實訓操作環節評價包括診斷分析能力、診斷動手能力、診斷解決能力。實訓報告評價包括實訓工單和實訓教學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開發與應用,“3D”系列微課能適應高職“汽車綜合故障診斷實訓”課程教學的需要,將復雜的診斷知識碎片化,學生學習具有直觀性,學習時間地點具有靈活性,解決了班額大、課時少、教學效率低的問題。其構建的微課程體系,可供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專業教學和畢業設計參考。本課程教學資源中的范例車型(全國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競賽專用車型)、工單,以及“基于策略的診斷”程序,可供其他高職院校在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競賽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