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海軍中學 葉 翠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語文學科中的文言文部分是最為深刻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就顯得甚為重要。而文言文作為古文的代表卻讓學生“敬而遠之”,這與它本身“言文分離、行文簡練、古奧難懂”的特點密切相關,學生在理解文言文時需要根據文意進行斷句,除此之外,文言文的學習還涉及通假字、特殊句式等。這些與白話文相去甚遠的語言特點,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格外吃力。默寫、填空、文言文閱讀都是中考中常見的題型,因此,教師在中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尋找適當的方法,更好的激發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初中生已經進入一個能初步自主學習的階段,而且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于教師的“嘮叨式”教學容易產生厭煩的情緒,這勢必導致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深感厭煩,也會使教師感到力不從心。這樣不僅雙方的教與學都十分的不愉快,文言文的學習也會越來越糟糕。此時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加以合適的引導。
以學習《狼》為例,在學習這篇文言文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從狼的相關知識著手去了解整篇文章,可以讓學生講解自己對這種動物的理解;接著去了解《狼》的作者蒲松齡,搜集他的相關事跡,可以跟全班學生和教師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相關知識和有趣的故事;然后初讀全文,對不認識的詞句做好記錄,大致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文章主題。課前的準備工作應當以學生為主,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為后續全篇的學習打好基礎。這種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能夠消除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入手去熟悉文章,而不是順著教師設計的唯一一條路走,這樣能更加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并且將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多角度多方位的吸收文言文的精華,感受它獨特的魅力。其次,學生為主的學習方式能夠很好的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文言文本身就艱澀難懂,其中還有大量通假字,導致學生閱讀起來相當吃力,所以許多學生對自己的要求緊緊停留在會默寫,對朗讀文言文則十分的不注重,文言文的學習成為了只寫不讀的學習,學生只追求“寫在試卷上能得分”的效果。其實這種學習方法首先不利于學生體會文言文語言的優美之處和培養語感,其次更不利于學生對全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的優點古來有之。
例如,在學習《狼》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試讀全文,這時學生肯定會遇到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比如開篇“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學生理所當然順著句子就讀下去了,雖然這句話按讀音是正確的,但是這句話中含有通假字,這時候教師先不要聲張,允許學生暫且按自己的理解朗讀。然后教師講解課文大意,對于這句話中的“止”字,著重指出這是通假字,通“只”,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所以“止”通“只”是只要的意思。這時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有利于對全文意思的把握。另一方面,朗讀的次數增多,學生的文言文語感就會提升,這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更是一大助力。
文言文的學習是需要刻意的練習的,課文中選取的文言文都是十分經典的,但是想進一步提高文言文水平,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路徑。課外文言文的賞析能夠增強學生獨立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強化平時學到的相關知識點,學以致用,檢驗學習成果,并且課外閱讀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學生文言文學習的不足之處,利于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例如,學習完蒲松齡的《狼》之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搜集蒲松齡的其他有趣的文言文,比如他的描述海市蜃樓的文言文《山市》就非常適合學生在學完《狼》之后閱讀,這篇文言文所描述的海市蜃樓對初中生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在學習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閱讀,遇到不懂的問題教師再給予解答,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兩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尋找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作者的行文風格和語言特點,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初中語文中文言文的學習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它所涉及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象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而且這個板塊的學習特點就是重在積累,需要長年累月的不間斷學習,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是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想要徹底拿下這一板塊,就要求教師從多個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杜絕學生因短時間內學習成績提高緩慢而出現的焦躁和缺乏信心的現象。因此,這里我們針對文言文的學習,提出以上三種方法,期待學生成績的進一步提高。